首頁>史記·資政>首義槍聲首義槍聲
孫中山精神的由來與發(fā)展
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
孫中山是一位在珠江三角洲香山縣翠亨村成長起來的革命家?!吧鵀樨毨еr(nóng)家子”的孫中山,如同舊中國農(nóng)村中許多貧苦人家的孩子一樣,自幼就參加勞動?!吧陬爱€,早知稼穡之艱難”的孫中山,對受苦的農(nóng)民大眾始終抱有真摯的同情。他后來多次對宋慶齡說,從小時起,他就想到“中國農(nóng)民的生活不該長此這樣困苦下去。中國的兒童應該有鞋穿,有米飯吃”。也正是童年時代的經(jīng)歷,使孫中山從對農(nóng)民的同情出發(fā),很早就萌發(fā)了改變農(nóng)民大眾困苦生活狀況的意愿和振興中華的思想。
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為父母和鄉(xiāng)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以此來減輕他們的負擔和痛苦。1883年7月,孫中山從夏威夷回到了闊別5年的家鄉(xiāng)。在家鄉(xiāng),孫中山看到翠亨村風貌依舊,和5年前沒有什么兩樣,還是那么美麗和貧困,處處充滿陳舊的氣氛,落后得不見一線生機。如狼似虎的差役,貪贓枉法的官吏,求神拜佛的鄉(xiāng)鄰,抽鴉片、納妾、濫賭的富人,連白薯也吃不上、依然過著苦日子的農(nóng)民,一切都依舊令人窒息。有感于此,孫中山在幫助家庭做些農(nóng)活、自修國學、加強鍛煉、強身健體的同時,還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參與一些改良鄉(xiāng)政的活動,如修建村路、打更防盜、安裝街燈、清掃街道及衛(wèi)生防疫等公共事務,后來甚至致書鄉(xiāng)賢鄭藻如,希望這位退休的洋務官員在家鄉(xiāng)帶頭效法西方改革社會,興辦農(nóng)桑、興辦學校,然后在各地推廣。他相信農(nóng)業(yè)、禁煙、教育三件事情,“有關(guān)于天下國家甚大,倘能舉而行之,必有他邑起而效者?!?/p>
孫中山青年時代的理想是做一名醫(yī)生,治病救人,但當他認識到國家衰敗和人民貧窮的根源后,便毫不猶豫地放棄自己早期行醫(yī)濟世、救死扶傷的理想,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反抗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者的革命道路。1912年,他在嶺南學堂演講時就說,他主張推翻清政府,就是因為這個政府是人民貧困、國家積弱的禍根??梢?,孫中山革命的動機,就是要解除人民的疾苦,挽救民族的危機,振興中華。
孫中山還十分推崇“天下為公”的思想,常以《禮記·禮運》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等來表達自己的最高社會理想。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就明確表示,“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強調(diào)民族、民權(quán)、民生“三民主義”就是實現(xiàn)民有、民治、民享的“大同主義”。他說:“我們?nèi)裰髁x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這樣的說法,人民對于國家不只是共產(chǎn),一切與權(quán)力都是要共的。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睂τ谌绾螌崿F(xiàn)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孫中山認為應有世界眼光,開放心態(tài),獨立人格和進取精神。尤其是以“為四萬萬人謀幸福”為目的的革命黨人,更應該保持自身的革命性和公德心。他說“真革命黨,志在國家,必不屑于升官發(fā)財”,并一再告誡革命黨人:“革命黨不要錢,要錢的不是革命黨”。最重要的就是要令人類社會天天進步。在孫中山看來,要人類天天進步的方法,當然是在合大家力量,用一種宗旨,互相勸勉,彼此身體力行,造就頂好的人格。他相信,人類的人格既好,社會必然進步。
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tǒng)時,孫中山以大總統(tǒng)名義發(fā)布命令:“官廳為治事之機關(guān),職員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階級,何取非分之名稱?”并強調(diào):“總統(tǒng)在職一天,就是國民的公仆,是為全國人民服務的??偨y(tǒng)離職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隊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樣?!彼磸透嬲]革命黨人,民國成立后,應當讓人民當家做主,使人民有“政權(quán)”可以充分管理國家大事,政府有治理國家事務的“治權(quán)”,為人民做實事、辦好事。這樣便可以減少中國的戰(zhàn)禍,可以增加人民的福祉。替眾人服務,做人民的公仆,是孫中山民主民權(quán)思想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山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
尤為難得的是,孫中山不僅這樣說,而且也這樣做。在《家事遺囑》中,孫中山表示:“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chǎn)。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背齻€人廉潔自律,始終“持平民主義,不欲于社會上獨占特別階級”外,孫中山在用人方面也兼容并包,唯才是舉,既不結(jié)黨營私,又不利用職權(quán)打擊報復。1912年2月,廣東各界紛紛致電孫中山,請他同意讓其兄孫眉擔任廣東都督。蔡元培也熱心支持這個建議。但是孫中山堅決不同意。他認為“粵督任重”,其兄“質(zhì)直過人,而素不嫻與政治”,“決非所宜”。1922年,孫中山內(nèi)定謝遠涵為江西省長。有人不同意,因為此人曾向袁世凱檢舉過革命黨人。孫中山解釋說:“謝遠涵不但江西人都知道他,北方的官紳也都知道他。他轉(zhuǎn)變過來了,發(fā)表他當省長的消息,不但可以影響江西的舊人員,而且可以影響北方的舊勢力。”
編輯:曾珂
關(guān)鍵詞:孫中山 孫中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