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培養(yǎng)獨立意識與“親子陪伴”同樣重要
六一前夕,一則有關(guān)親子陪伴的公益廣告視頻在網(wǎng)絡上流傳,“童年只有一次,爸爸,請陪陪我”的字幕打動了很多人。團圓與陪伴是中國家庭文化中永恒的主題,這則公益廣告以此呼喚“陪伴孩子,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的六一禮物”。
留心觀察近幾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節(jié)日主題往往由“孩子的節(jié)日”轉(zhuǎn)變?yōu)椤凹议L教育課”。這樣的轉(zhuǎn)變很好理解:孩子們成長于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取決于成人世界的努力與打造。所以,在屬于孩子的節(jié)日,對父母進行“再教育”以引起成人的反思和重視,不失為一件好事。
不止這則公益廣告,關(guān)于親子陪伴的討論,似乎在今年六一的“議題設置”中顯得格外重要。筆者所生活的城市,一些小學在六一前就組織家長鄭重簽署了“親子承諾書”,承諾的第一條內(nèi)容即是“每天有效陪伴孩子30分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有效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這些都是育兒真理。幼兒從小需要語言交流,這種“語言”不僅是說話,還有肢體語言的愛撫。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和父母的交流,會容易受到各種負面影響,而這種傷害是不可逆轉(zhuǎn)的。
如今,育兒觀念強調(diào)“親子陪伴”的重要。在強調(diào)親子教育的同時,甚至不忘用留守兒童來反襯“陪伴”之必需。但凡事總要講究“度”,“親子陪伴”同樣如此。現(xiàn)在的教育環(huán)境中,早教、旅游等各式各樣的場合都可見“親子”的痕跡。毫不夸張地講,“親子觀念”這幾年的強化,一方面是父母們親子陪伴意識的覺醒,但更大程度上還是各種商業(yè)機構(gòu)的炒作。
親子陪伴的重要不容否定,只是名目繁多的親子活動項目中,恐怕很少有對孩子“獨立性”的強調(diào)。作為一名“70后”,筆者很清楚地記得自己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每到周末或者假期,都會在家做好飯菜等待父母下班歸來。而如今的孩子,他們的視野與見識越來越開闊,獨立生活的能力卻沒有顯著提升。當然,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已不允許他們的成長軌跡和“70后”相提并論,但對于一個開始接受小學教育的孩子,是不是也應該給他傳遞“父母都是有工作的,有時候也會很忙,不可能總是陪著你”這樣的家庭教育觀念?
如果說幼兒時期的“親子陪伴”是必需的,童年的“親子陪伴”則可以弱化為“必要”的。比必要的“親子陪伴”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慢慢擁有獨立的生活空間。沒有親子教育的社會是不健康的,過于強調(diào)親子教育的社會也未必完美。較早懂得“工作需要爸爸媽媽”道理的孩子,未必會“輸給”那些在“全職陪伴”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相反,前者或許會更早體會到每個人都是“社會獨立的一分子”,需要獨立生活。
從無意識的“親子陪伴”到“親子陪伴”概念的強化,這是育兒觀念乃至家庭教育觀念進步的表現(xiàn)。但是,如果時時刻刻強調(diào)“親子陪伴”,恐怕我們只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社會巨嬰”,而不是“獨立”的人。(陳方)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孩子 獨立意識 親子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