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探討大互聯時代的轉型與發(fā)展
第六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fā)展論壇年會舉行
本報訊(記者舒迪)由多家著名非公募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fā)展論壇年會于12月8日—9日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圍繞著“超越·共識———大互聯時代非公募基金會的轉型與發(fā)展”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度討論,共舉辦兩場高端對話、一個主題論壇、5個平行論壇以及閃電發(fā)言。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開啟的大互聯時代對公益行業(yè)帶來的影響和改變正逐漸浮出水面。在這樣的時代里,公眾對基金會等慈善組織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將得到空前釋放。
本次論壇的嘉賓們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誕生、影響力巨大的公益事件,同時表示,互聯網在為公益慈善帶來的諸多良性改變的同時,使得慈善組織也要面臨各種困境。
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認為,目前互聯網上經常出現成功的對個體募捐救助案例,說明如火如荼的互聯網公益已經成為解決社會緊急救助個案問題的一個新途徑,也是對政府行為的有效補充。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yè)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也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公益變成了小錢可以辦大事,幫助政府去解決社會發(fā)展中的一些相關問題。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zhí)行秘書長竇瑞剛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幾年前,騰訊籌款平臺上線半年都沒籌到1萬元?;I募到1億元,用了4年多時間,第二個億元則縮短為一年半。而截至目前,總共有2500萬網友在騰訊籌款平臺累計捐款超過2.4億元。“這些錢都是百姓的小額捐款,人均捐了十幾元,80%的捐款人來自15歲至29歲的年齡段。”竇瑞剛說。
阿里巴巴副總裁梁春曉認為,互聯網背后是參與主體的海量化、微小化。阿里巴巴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千萬計的賣家中,很多人都捐過款,也有不少基金會在上面籌過款。
“過去,很小的公益慈善項目是沒法籌資的,現在可以做了。基金會對募資對象的看法也在發(fā)生變化:以前是看準大公司,比如找5家公司,每家出100萬元。現在為啥不考慮找100萬個普通人,每人捐5元?”梁春曉認為,這是更好的傳播和更廣的參與。
友成基金會理事長王平表示,互聯網時代的公益,更需要一種全新的視角和開放的心態(tài),超越自我,達成共識,跨界合作,需要一種全新的視角和開放的心態(tài)。
與會嘉賓們一致認為,非公募基金會更應把握這樣的大互聯時代,積極面對基金會籌資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把握時代契機,共同超越傳統思維,面向公眾轉型,達成行業(yè)共識,推動我國慈善公益事業(yè)在透明度與公信力方面的建設,尋求屬于中國非公募基金會自己的發(fā)展和轉型之道,最終推動行業(yè)發(fā)展。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fā)展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