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久蹲一站頭暈、眼前發(fā)黑 警惕體位性低血壓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時候蹲得時間久了,站起來后會出現不適,不過稍微休息一下也就恢復正常了,所以大家都不以為然。但是我們要慎重地對待這類問題,特別是老年朋友們。作為心內科的醫(yī)生,首先聯想到的就是體位性低血壓,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這個病癥及預防方法。
體位改變血壓也會改變
人下蹲的時候,雙腿的血管受到壓迫,時間久了血液的流速也會減慢。當人突然直立的時候,血液因為重力驅使而向下半身移動,加重上半身的缺血狀態(tài)。正常情況下,大腦會立即發(fā)出信號,血壓反射調節(jié)機制接到指令后能迅速調節(jié)血流分布以保持血壓穩(wěn)定,所以大多數人只會短暫不適。而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常常因為調節(jié)功能不足,出現明顯的低血壓、頭暈、腳踩棉花和乏力等不適——即“體位性低血壓”,嚴重者甚至暈厥摔倒。
實際上很多中老年人由躺臥突然坐起或靜站時間過長等,都會出現上述病癥,待平臥休息后慢慢自然消失。而喜好運動的人因為運動強度大,出汗較多,在鹽和水沒有得到有效補充的時候也會出現類似癥狀。
老年人蹲位站立要緩慢
據統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者約占15%,75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30%。究其原因,無外乎老年人心血管系統老化、血管彈性纖維減少、交感神經增強和腦供血不足等,而長期的高血壓不僅會損害“壓力感受器”的敏感度,也影響了血管的順應性,這些都增加了體位性低血壓的危險性;本身已有腦供血不足的患者如再有體位性低血壓,無異于雪上加霜。所以,要想防治體位性低血壓,就要針對上述多個方面進行管理,如合理飲食、保證睡眠、戒煙少酒、堅持鍛煉、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時間站立等。
有些藥物(如利尿劑、抗高血壓藥、硝酸酯類制劑、抗抑郁藥、抗帕金森病藥物等)因血管擴張和/或血壓降低作用,在老年人群中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所以要注意服藥后適當休息1至2小時,避免迅速從椅子或沙發(fā)上站起等“敏捷”動作。如出現明顯的頭暈、眼花等不適癥狀,應靜臥休息,必要時咨詢醫(yī)生調整藥物劑量或種類。
無論是健康人、長期臥床的患者及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等,從蹲位站立或起床時動作都要緩慢,不妨先做一些簡單的四肢活動(體位轉換的過渡動作,比如臥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幫助靜脈血回流心臟(目的是升高血壓),從而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
如果遇到嚴重的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特別是因癥狀危重不能自理時,應將其抬至空氣流通的地方,雙腿抬高,一般能較快好轉。
提醒
低血糖也可能引起頭暈
糖尿病患者在中后期往往會出現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當體位變化時,血壓也會有較大范圍的變化,同時低血糖也可能引起頭暈。貧血的人也會有類似頭暈、站立不穩(wěn)等情況。
不過,低血糖和貧血導致的頭暈與體位的突然變化沒有明顯的關聯,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發(fā)生,所以我們要區(qū)別對待。另外,頸椎病導致的頭暈常跟長時間低頭或左右轉頭不當有關,也要注意。
編輯:劉暢
關鍵詞:體位 低血壓 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