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法治中國 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砥礪奮進的五年·全面依法治國
恪守權責法定,政府更加廉潔高效
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治理創(chuàng)新,法治政府建設步履堅實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人民群眾對法治政府的要求越來越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wěn)定的治理”,強調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
2013年3月,本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幾年來,人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法治政府建設的節(jié)拍越來越清晰、腳步越來越堅實。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曾幾何時,“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tài)、拍屁股走人”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爛尾工程”層出不窮。全面依法治國,關鍵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如今,法治觀念強不強、法治素養(yǎng)好不好,已經成為評價干部的重要標準;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已經成為考核干部的重要內容。
變化正在悄然發(fā)生。今天,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正在成為常態(tài),征求意見、專家論證、法律審核、風險評估、集體討論……在很多地方,嚴謹規(guī)范的程序已成為重大決策出臺必不可少的“規(guī)定動作”。
——權力要關進籠子,籠子要靠法治扎牢。曾幾何時,權力運行存在不少問題,有的領導干部權力觀扭曲,搞特殊化,享受做官當老爺?shù)淖饦s;有的把權力變成牟取個人、部門利益的工具,大搞權錢交易。近年來,行政審批該取消的取消,該下放的下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政府“自我革命”大刀闊斧。制度帶有根本性,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跟進到哪一步,全國上下一手抓配套法律的“立改廢釋”,一手抓紅頭文件的清理規(guī)范,從制度上確保政府權力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
嚴防“牛欄關貓”,制定權責清單成為重頭戲。據統(tǒng)計,全國已有31個省份公布了省級部門權力清單,有29個省份公布了責任清單;已有57個國務院部門公布了權力清單;自貿試驗區(qū)的負面清單已從2013年的193項減至目前的122項……權責有單可查,政府照單履職,“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成為政府部門的重要遵循。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曾幾何時,行政執(zhí)法不規(guī)范、不文明屢有發(fā)生,或者有法不依、失于規(guī)制,或者自由裁量、隨意執(zhí)法,備受社會詬病。工商、環(huán)保、城管等執(zhí)法部門緊緊扭住職業(yè)良知、法治信仰、制度規(guī)范、責任追究、理順機制等內容,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努力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其中,公安是聯(lián)系群眾最緊密的部門之一,執(zhí)法效果如何,直接關乎法治權威、政府公信。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深化公安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意見》,公安部兩次組織召開視頻專題培訓會議,各警種各部門不斷細化、統(tǒng)一執(zhí)法標準,廣大民警越來越適應在監(jiān)督下執(zhí)法。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曾幾何時,政務公開不及時、不全面、流于形式,導致群眾對一些政府作為不知情、難參與、無法監(jiān)督,社會反映強烈。如今,“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成為政府部門的自覺行動,從決策公開、執(zhí)行公開,到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政務公開各種制度日臻成熟,越來越多的政府工作人員習慣在“放大鏡、聚光燈”下履職盡責。
近年來,電子政務發(fā)展迅速,各地各部門普遍設立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等。為確保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的充分實現(xiàn),我國一手抓頂層設計,一手抓督導檢查,強化權力運行公開,要求及時回應關切,堅決避免“僵尸網站”,努力杜絕“暗箱操作”,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边@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中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朝著這個目標,各級黨委政府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法治政府建設換擋提速、加快前行。
堅持崇法尚德,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社會新風撲面
法治,關乎國家,也關乎每一個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地各部門正在把“法治獲得感”滴灌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平如水,公平正義不斷彰顯——
“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里,聶樹斌72歲的母親張煥枝流下熱淚。近年來,聶樹斌案、陳滿案、呼格案等曠日持久的申訴案重審改判,人民群眾從一起起冤假錯案的糾正中看到正義永恒。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堅持問題導向,尊重司法規(guī)律,深刻吸取教訓,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新格局,落實證據裁判、疑罪從無等法律原則,堅決守住防止冤錯案的底線,嚴格確保司法公正。
法貴必行,改革活力不斷迸發(fā)——
一方面是改革舉措的先行先試、全面推廣,一方面是法律制度的邊破邊立、加強完善,兩者相得益彰,社會充滿活力。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兩高”相繼發(fā)布司法政策,依法保障涉案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進一步給廣大群眾吃下了“定心丸”,給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提供了“保護傘”。
應法之義,脫貧攻堅鏗鏘有力——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專門提出“推進扶貧開發(fā)法治建設”。貫徹落實到工作實踐中,健全重大扶貧政策和重點項目的合法性審查,為精準扶貧提供法治指引;懲治扶貧領域職務犯罪,落實扶貧資金的“最后一公里”;完善貧困地區(qū)公共法律制度,保障貧困人口合法權益……脫貧攻堅深深的法治足印,始終踐行“言必信、行必果”的鏗鏘誓言,為全面小康注入強力保障。
依法辦事,社會滿意度不斷提升——
“怎樣證明我媽是我媽”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治理“奇葩證明”成為一項硬任務。各部門自覺清理整頓不合理條文規(guī)定,加強監(jiān)管問責,辦事大廳“門不再難進,事不再難辦”,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辦事靠關系的情況得到扭轉,“用制度說話、按規(guī)矩辦事”蔚然成風。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法治中國始終高揚的旗幟。如今,法治中國建設的每一步前行,都在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見可感,讓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如今,群眾尊法守法學法用法熱情高漲,“信訪不信法”的矛盾得到緩解;在廣大農村,“法律明白人”“村民議事堂”等生動實踐方興未艾?!耙郧吧鐣嫌袀€‘蠻族’,如今大家發(fā)現(xiàn)講法比講蠻好?!币晃豢h委書記道出了當前社會的深刻變化。
法德結合,核心價值觀得到弘揚——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釋法治中國新圖景。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現(xiàn);中辦國辦的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法治逐漸成為一種全民信仰。
在歷史長河中,五年只是短暫一瞬,而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卻實現(xiàn)了驚人一躍。
我們自豪,這五年全國上下同心、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越來越完善。當然,我們還將面臨新問題,迎接新挑戰(zhàn),面對復雜多變的世情國情黨情,全面依法治國這場國家治理領域廣泛而深刻的革命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法治中國建設永遠在路上。
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戮力同心,法治中國必將奏響更加雄渾的樂章,護航更加美好的未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法治 立法 司法 推進 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