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敦煌莫高窟雕塑:彩繪華美 形神兼?zhèn)?/span>
在莫高窟現(xiàn)存490多洞窟中,唐代洞窟占210多個,將近總數(shù)的一半,其造像規(guī)模的宏大,內(nèi)容的豐富,形象的生動,都是其他各個時代所不能比的。
莫高窟保存下來的唐代塑像有670多軀,塑像組合通常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供養(yǎng)菩薩(蹲跪狀)、二天王、二力士所組成。佛像體態(tài)豐腴,一般是結跏趺坐在蓮花寶座上。菩薩均作女性形象,頭梳高髻,下穿裙,袒胸露臂赤足,或侍立,或半跏趺坐(一足下垂于蓮花座),體態(tài)面容均作豐滿型,神情莊重、溫柔典雅,表現(xiàn)出一種嫵媚艷麗的女性美,表情含蓄,耐人尋味。與龍門奉先寺造像相比,雖氣魄沒有奉天寺大,但優(yōu)美超過。
唐代菩薩的特點是身軀常作”S”形的“三屈式”,即頭部向右傾斜,胸部向左扭轉(zhuǎn),臀部又向右聳出(脖子稍彎一下,腰扭一下),這種姿勢使得侍立在佛兩側的菩薩顯得既生動又端莊(不能做大動作,否則破壞了莊重的整體氣氛),這種“三屈式”的女性姿態(tài),是吸取了古代印度女性雕像的特征,而加予了改造,已經(jīng)“中國化”了。
佛弟子的形象,年老者為迦葉,年輕者為阿難,形象塑造生動,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個性化的特征。迦葉是一位長者形象,老成表現(xiàn)出長于思考、博學多識的性格特征。阿難是一位風度瀟灑非常聰慧的青年僧侶,又是一位帶有稚氣的少年形象。
與文靜、溫和端莊的佛、菩薩、佛弟子像不同的是威武的天王像和兇猛暴烈的力士像。多數(shù)還用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塑造出強力的美,有個別的天王像雖塑造成威武有力卻又是面帶微笑,這在其他石窟造像中是十分罕見的,表現(xiàn)出濃郁的生活氣息——“人間味”。
總之在唐代莫高窟的塑像中,造型的藝術技巧已高度成熟,用“形神兼?zhèn)洹眮硇稳菔亲钋‘敳贿^了,既符合佛教的儀規(guī),又充滿人間活生生的氣息。
唐代彩塑色彩鮮艷華麗,膚色有的不用肉紅,而用粉白,發(fā)髻不涂純黑,而施以粉青,眉毛、胡須摻以石綠,等等,對比強烈,這樣的色彩處理,更增強了形象的理想美。
盛唐時期的45窟,正壁開一龕,彩塑七身(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沒有力士形象),為莫高窟的盛唐代表作之一,是唐敦煌彩塑中的精品。以佛像為中心,按身份等級侍列成對,弟子、菩薩、天王,由于身份不同,人物的表情和氣質(zhì)也截然有別。造成有靜有動、文武并俱的活躍氣氛。人物的表情變化及內(nèi)心狀態(tài)與整窟內(nèi)容、形式,彼此呼應,相得益彰,統(tǒng)一在完整的主題之內(nèi),使群體雕塑既從屬于建筑空間,又能獨立欣賞。主尊佛像右手上舉,左手撫膝,端坐說法;迦葉、阿難個性鮮明,阿難身軀微曲,頭稍下垂,顯得文靜、灑脫;菩薩端莊嫵媚,身軀作S形扭動,體態(tài)優(yōu)美勻稱;天王腳踏地神,張口怒目,塑造細膩,彩繪華美,卻不覺得瑣碎。這組造像極生動,個性鮮明,體態(tài)多樣,為中國古代彩塑達到藝術高峰期的杰作。
若與秦兵馬俑對比,秦俑頭部塑造精彩,但身軀較少變化,敦煌唐代彩塑,從頭到身軀、衣紋處理等,多方面都取得高度藝術成就。
編輯:楊嵐
關鍵詞:莫高窟 菩薩 形象 敦煌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