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訊息書畫訊息
百年宋文治和他的朋友圈
原標題:【藝術人物】百年宋文治和他的朋友圈:往事沉浮 筆入山河
推薦宋文治到江蘇省書畫院的推薦信(影印版)
從一封推薦信說起:
“銘璜部長、周邨主任、抱石、亞明、之佛諸位同志:
我省從召開國畫界座談會以來,為了繁榮江蘇國畫藝術,正在積極籌備國畫館等工作,為了提高質量,更好地培養(yǎng)人才,在組織工作方面非常重要,必須廣泛發(fā)掘人才,團結國畫界最優(yōu)秀的新生力量,為繁榮我省國畫而奮斗,才能符合國畫館組織的要求。據我了解,現在江蘇省安亭師范擔任總務主任的宋文治同志,確實是我省國畫界比較年輕而優(yōu)秀的人才,他創(chuàng)作潛力很強,不特(僅)國畫有很好的修養(yǎng),在西畫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礎。聽說他們領導上很重視他的繪畫才能,鼓勵他并支持他創(chuàng)作。這樣做是對的。但為了更能發(fā)揮他的特長和作用,得到歸隊和培養(yǎng)是更迫切的。因我根據看到他的作品和談話中,其所見解和創(chuàng)作水平,是有很大的發(fā)展前途的,所以宋同志不僅是一般中等學校教師的才干,是值得重視并應進一步給以培養(yǎng)的機會,因此我愿向省提出,請予以研究考慮。 劉海粟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四日”
(宋文治同志國畫創(chuàng)作曾在一九五六年九月份《人民畫報》發(fā)表刊出,及向省第二屆文代大會獻禮的國畫,現存省文聯處)
很明顯這封署名為劉海粟的推薦信是推薦宋文治到江蘇國畫院的,但是沙洲在他的文章里對信是否是劉海粟所寫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這封信的作者另有其人。從信的內容來看,這個人應該對宋文治更熟悉,更了解。那么,這封信是出自誰之手呢?本文將一步步走近宋文治,走進他的朋友圈。
宋文治其人
青年時期的宋文治
這是一張宋文治青年時期的照片,同那個時代大多數“時髦”的藝術家一樣,年輕的宋文治穿著格子西裝、配以進步青年特有的發(fā)型,眼神里充滿自信和銳氣,篤定的神情中蘊含一種面對未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期待。
1919年,宋文治出生于江蘇太倉,被養(yǎng)父宋夢周從育嬰堂抱養(yǎng),他本人對此并不諱言,提及此事常說自己是“螟蛉之子”?;蛟S是“婁東”文脈的滋養(yǎng),宋文治自幼便在繪畫中找到精神的倚靠,從描摹香煙盒上的古典人物畫,到照著《芥子園畫譜》自學中國畫。1941年,他考取蘇州美專滬校,在那里宋文治接受了系統的繪畫訓練。1947年被推薦至安亭師范任教,開啟了其數十年的教育生涯,1957年被調入江蘇省國畫工作。
1988年,江蘇省國畫院年輕畫家到太倉松石齋拜訪宋文治。左起:常進、宋文治、喻慧、石曉、王飛飛、湯知辛、徐樂樂、胡寧娜
師友之間
左一朱屺瞻,左二宋文治
宋文治到上海的時候,同樣來自太倉的朱屺瞻已是有名的大畫家了。因為同鄉(xiāng)的關系,宋文治經常拿著自己的作品去找朱屺瞻請教,朱屺瞻對這個來自同鄉(xiāng)的后生頗為賞識一面自己指點,還向宋文治介紹滬上名家張石園先生。張石園先生當時畫名甚高,對“四王”的山水的臨摹已經達到亂真的地步。跟隨張石園學習期間,宋文治開始對“四王”山水進行了研究和學習。多年后,宋文治經常說:“我的繪畫出自‘四王’?!毕雭?,這也是對其授業(yè)恩師的追憶。
初識陸儼少
有一次,宋文治到相鄰的嘉定南翔鎮(zhèn)懷少小學教學交流,順道游覽了鎮(zhèn)上的古漪園。園中各處題詞深深吸引了宋文治:字體高古,筆力遒勁,非常人能及。不久后,一次宴席上,他見鄰座一位老先生的扇子上面的作品正是之前古漪園題字的那位先生所作,遂借來拜觀,落款處赫然寫著陸儼少的名字。持扇人是陸儼少的族兄,宋文治請他引見,可惜未能見到。過了些日子,宋文治又從安亭專程到南翔拜訪,又恰巧陸儼少出了遠門。直到第三次,陸儼少正在田地里鋤草,宋文治又登門拜訪,兩人終才見上面?!叭櫭]”一時成為一段佳話,陸儼少還專門為宋繪制長卷一幅,起名為《松隱圖》,并在同年里兩次題跋,在第二次他寫道“往來俱不遠,歲晚肯相尋”來紀念兩人的相識。
左一宋文治,左二陸儼少
陸儼少寫給宋文治的信件
陸儼少比宋文治大十歲,宋文治曾說:“從我第一次見到他(陸儼少),我就將他視為終生的知己,崇拜的國畫家。”宋文治曾提出正式拜陸儼少為師,陸儼少辭而不就,陸儼少對宋文治說:“我對前輩王同愈老先生‘不為人師’的教導印象極深,所以堅決辭讓,未允所請。但,將盡我所學無保留的教你,但不必有師弟子的名稱。你要拜師,我可介紹你一人,蘇州吳湖帆先生?!彼院髞硭挝闹纬蔀榱藚呛牡茏?。與比自己大十歲的陸儼少則是亦師亦友的關系。
1957年江蘇省國畫院成立大會時全體與會人員合影(三排右三為宋文治)
“雙百”方針提出后,北京、上海相繼成立畫院?!?956年4、5月間,華東美協黨組書記賴少其同志到南京,由我陪同看望陳之佛、傅抱石二位老先生。少其同志此行,目的是要請陳之佛先生去任上海華東美協的副主席,傅抱石先生任上海國畫院副院長。少其同志離開南京后,我向領導匯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江謂清同志說不能放人,我們也要成立國畫院。隨后責承江蘇省文化局開始籌建?!睆埼目≡凇段遗c江蘇國畫院》中提到。
1956年9 月,江蘇省文化局向省委正式報送了《關于籌建江蘇省國畫院的報告》。10 月,省文化局、省文聯在南京召開了“全省國畫家代表座談會”,宋文治應邀參加,宋文治十分希望加入江蘇國畫院??僧敃r的宋文治不過一名老師,他與江蘇文化界并不熟悉,于是他想到了陸儼少先生,希望通過他來引薦。 陸儼少想到了劉海粟先生,當時兩家都住在上海復興路。隨即,陸儼少先在家中將信起草好, 然后帶宋文治一同去劉海粟家拜訪。劉海粟與宋文治交談并看了他的作品后,也同意在陸儼少起草好的信件上簽名蓋章,遞交到了籌建委員會,文章開頭的推薦就是陸儼少為宋文治而寫,由劉海粟簽名的。1957年5月,宋文治成功調入新成立的江蘇省國畫院,隨后他的藝術生涯開始步入巔峰。從這個角度來說,陸儼少可算是宋文治藝術生涯當中的貴人。
金陵大家——亞明與宋文治的友誼
亞明、宋文治、武中奇、魏紫熙、秦劍銘等赴日出席畫展開幕式
亞明(右一)、宋文治(右二)在美國
江蘇省國畫院成立后,傅抱石任院長,亞明任書記兼副院長,宋文治擔任畫師兼院長秘書之職。隨后,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成立,亞明任副主席兼秘書長,全面組織和負責江蘇美術工作。1960 年9 月15 日,傅抱石、亞明率領了江蘇國畫家一行十三人,赴河南、陜西、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寫生,歷時三個月,行程二萬三千里。此行的具體行程安排由亞明指揮,宋文治則擔任后勤總管。去哪里,干什么是亞明決定,而整個行程的吃、住、行以及開會研討等具體工作都是由宋文治負責的。這是亞明和宋文治這兩位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第一次密切合作,并且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寫生團在華山莎羅坪留影。左起:眭關蓉、亞明、張晉、錢松喦、傅抱石、余彤甫、邰啟祐、丁士青、宋文治、朱修立、黃茗芊
寫生團在成都杜甫草堂前與作家巴金留影
此后,在畫院多次的寫生活動以及日常工作中,都能看到亞、宋的身影。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亞明與宋文治先后在高資蠶種場、橋頭省五七干校、金壇等地學習勞動。從五七干校調回南京后,他們參加了江蘇省美術創(chuàng)作組。1973 到1975 年間,亞明與宋文治還多次深入礦區(qū)體驗生活,他們一起勞動,一起創(chuàng)作,一起交流學術見解,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深入礦區(qū)體驗生活 前排左1亞明、3宋文治、二排1魏紫熙、3金志遠
亞明與宋文治共同出席畫展
宋文治與亞明、范曾前往美國參加活動
"1981 年亞明和宋文治去新加坡舉辦的聯展。在這個聯展上,他們的作品受到當地民眾的追捧,銷售一空,收入將近10 萬元,回來后他們把所有的收入捐給了畫院。從這件事情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亞明與宋文治在對畫院的建設上傾注了極大的心血, 并且是高度一致的絲毫不計較個人得失。也許正是這份對江蘇美術事業(yè)共同的熱愛以及全身心投入,使亞明與宋文治真正成為了情深意合的伙伴!"宋珮在她的文章中這么形容亞、宋之間的情誼。
百年宋文治——紀念宋文治誕辰100周年特展
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美術館、宋文治藝術館共同承辦的“百年宋文治——紀念宋文治先生誕辰100周年特展”于2018年12月20日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拉開帷幕。
此次展覽共匯聚中國美術館、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美術館、宋文治藝術館,以及家屬等珍藏的宋文治藝術精品100件以及其他珍貴的文獻資料,全面展現了宋文治先生的藝術造詣與豐碩成果,同時也為觀眾認識、欣賞宋文治藝術提供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看展覽:深入了解宋文治的藝術創(chuàng)作。
整個展覽依據宋文治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人生軌跡分為不同主題。第一個主題:1957年宋文治調入江蘇省國畫院之前,其創(chuàng)作的主體風格是“古雅娟秀”。
展廳的第一件作品是劉海粟題“宋文治畫展”,與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封推薦信一樣。劉海粟對后輩宋文治的提攜和鼓勵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宋文治很大的幫助,對宋文治的藝術生涯產生重大影響。
西廬筆意 90cm×34cm 1949年
放學歸來 91cm×61.5cm 20世紀50年代
秋山蕭寺圖 81cm×32.5cm 1955年
這個時期,宋文治的藝術主要是扎根傳統,在張石園、吳湖帆等先生的影響和指導下,孜孜于中國傳統繪畫的學習,深入對“四王”筆墨的研究。這為他日后形成獨特的風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秋山蕭寺圖》左上角為陸儼少提拔,雖然他比宋文治大十歲,但開篇的“文治道兄”還是可以看出陸儼少對宋文治的敬重。正如前文所說,兩位重情重義的時代畫家相互敬重,維持了長達50年的友誼。
展覽現場
展覽的第二個主題:“生活贊歌”。調入江蘇省國畫院工作,尤其是參與“兩萬三千里”寫生活動后,通過作品可以看出宋文治已經不再滿足于對傳統的臨摹和學習,開始有意識的進行自我繪畫語言的塑造,并且很明確地以深入生活的方式入手。這批展示的作品中,《山川巨變》、《揚子江畔大慶花》等都是宋文治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山川巨變 34cm×132cm
山川巨變 9.5cm×77.9cm 1960年
山川巨變 77cm×98.5cm
宋玉麟先生在《樓東文治——憶我的父親》中談到《山川巨變》這個系列:“在壯游途中及回寧之后,父親創(chuàng)作了《山川巨變》、《韶山聳翠》、等數十幅作品,參加了第二年江蘇省國畫院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山河新貌'畫展。畫展在首都乃至全國美術界引起了轟動,《人民日報》整版刊登畫展作品。大家認為,江蘇省國畫院的山水畫已經做到了比較自然地用傳統技法表現時代精神,將“夾生飯”煮熟了。父親的《山川巨變》得到了高度的評價?!渡酱ň拮儭肥歉赣H藝術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奠定了父親作為'60年代現代繪畫創(chuàng)新的開拓者之一'的地位。”
揚子江畔大慶花 144.5×188.5cm 1974年
《揚子江畔大慶花》,雖然具體環(huán)境是揚子江畔,但充滿畫面的幾乎都是煉油廠的廠房、機器、油塔和冒煙的煙囪。宋文治曾經表示過,山水畫要像別的畫種那樣做到很好地為工農兵服務,必須擴大它的領域,首先是通過山水畫形式熱情歌頌生產建設。他為畫這張畫,到長江邊上的煉油廠體驗生活,住了一段時間,觀察、訪問、最后定稿再畫,畫到一大半的時候,因為過于疲勞心臟病發(fā)作了,可見他為此花費了多少心血!這件作品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工業(yè)題材和江南山水的合體。
洞庭春色 宋文治 97×70cm 60年代
《洞庭春色》是本次展覽的100件作品中唯一一件油畫作品,宋玉麟在談到這幅作品時回憶到:“當時的江蘇油畫畫展即將赴北京展出,父親大概出于助興的心情,以很高的興致創(chuàng)作了這幅作品?!抖赐ゴ荷樊嫹⒉缓艽?,約六平方尺左右。雖為油畫,卻洋溢著中國畫的氣息。畫面從構圖到用筆,都顯露出中國畫所特有的形式和特點。此畫在北京展出時,曾受到人們的關注,當時有一篇評論文章發(fā)表于《光明日報》,稱該作是油畫民族化的有益嘗試?!?/p>
展覽現場
二十世紀七、八十代,宋文治的繪畫技藝已趨于成熟,其繪畫作品已有獨特面貌。他的藝術進入到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他開始使用彩墨相間的畫法作新的嘗,“潑彩”也開始進入宋文治的研究和探索的領域。
梅園長春 130.5cm×57.5cm 1976年
1976年,宋文治驚聞周恩里總理逝世,心中悲傷之情難抑,創(chuàng)作了其藝術生涯代表作之一《梅園長春》?!案赣H幾乎是含著淚水創(chuàng)作了這幅《梅園長春》”宋玉麟感慨的回憶到。后來,《梅園長春》入選全國美展并出版。此畫前后共作四稿,兩稿贈梅園新村收藏,一幅由廖承志題字、贈日本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
井岡山八角樓 145.6cm×78cm 1973年
1973年宋文治在創(chuàng)作《井岡山八角樓》
本次展出的作品《井岡山八角樓》是宋文治另一力作。這件作品用筆蒼勁古樸,是宋文治個人技法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描畫的是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八角樓,這里曾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有著厚重的歷史感。在特殊的年代里,宋文治以特殊的感情描繪了充滿革命色彩的作品。
洞庭山小景 28cm×103cm 1978年
幽澗圖 38cm×45cm 20世紀80年代
80十年代左右的宋文治,在生活和藝術創(chuàng)作上越發(fā)的“單純”,他沒有很多冗務,只是一門心思的在藝術上尋求“變法”,本次展覽上展出的作品如《洞庭山小景》、《幽澗圖》都是其“潑彩”作品。《幽澗圖》用大面積彩墨相間的方法來表現山間云氣繚繞的感覺,《洞庭山小景》畫面完全采用沒骨法,潑彩和潑墨渾為一體,使太湖氳氤的氣氛得以充分表現。這一反常態(tài)的畫法,取得了不尋常的藝術效果。此畫事實上是宋文治潑彩畫法的前奏。宋文治與張大千、劉海粟憑借激情潑墨潑彩偶然所得畫法不同的是:他大膽地將潑彩、流痕、拓跡等渲染手法與勾、皴、擦、點等傳統繪畫技法結合起來,由此淋漓盡致地表現客觀自然。但是不管如何繪畫技法如何改變、突破,保持不變的是宋文治的作品里溫雅秀美的藝術本色。
說不盡的江南,道不盡的詩意
江南春朝 64cm×46.2cm 1962年
《江南春朝》作于1962年3月,是宋文治在畫江南山水中最為成功的一幅作品。作品以蘇州水巷常見之小景為素材,用輕松的筆調寫出片片桃花,舊時的建筑夾帶著春天的氣息,給人以古樸、溫馨之遐想。此畫吸收了版畫的構圖,簡潔而有裝飾效果。原作被北京榮寶齋復制成木版水印發(fā)行,一下賣完,再版又賣完,接著又再版,先后竟達十余次。
江南三月 27.5cm×35cm 1961年
太湖之晨 96.5cm×180cm 1973年
桃花潭 53cm×45cm 1984年
江南三月春意濃 46cm×68.5cm 1990年
事實上,宋文治的一生,畫了許多以江南水鄉(xiāng)為題材的作品。他筆下的太湖,充滿著詩情畫意,讓人看了如夢如醉。從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二十多年中,太湖水鄉(xiāng)更是宋文治筆下最常表現的題材,他將各種自然元素反復加以新的組合,或典雅、或空蒙、或抒情,從而得心應手地將江南水鄉(xiāng)表現的生動而富有情趣。即便在他最后的歲月里,他也依然在思考如何在“習古”中再次提高自己,將傳統方法結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使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再加上樸拙的意味。宋文治畫江南,畫太湖,更是在畫他自己。
主辦方表示,宋文治先生的創(chuàng)作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文獻價值,而且至今仍有不可替代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我們紀念宋文治先生,既是向前輩藝術家致敬,也是從江蘇文化建設的高度挖掘新金陵畫派的文化內涵和實踐價值。同時,也希望通過此次展覽中的諸多佳作,使廣大觀眾在吸取藝術養(yǎng)分之時,亦能悄然入境,徜徉于與宋文治先生心靈相通、精神相融的繪畫世界。
(鳴謝:本文圖片資料由江蘇省美術館、宋文治藝術館提供。參考文獻:馬鴻增《新金陵畫派五十年:1953——2002》、張文俊《我與江蘇畫院》、宋玉麟《婁東文治——憶我的父親》、宋珮《肝膽相照 情深意合——宋文治與亞明交往研究》、沙洲《一封推薦信--略記劉海粟陸儼少吳白匋宋文治之間的逸事》)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治 作品 國畫 江蘇省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