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莫奈最出名的17張名畫
莫奈一生遺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及2700封信件。足跡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從法國到倫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行寫生,留下無數(shù)的作品。
《草地上的午餐》
25歲的莫奈在舍依曾畫過一幅長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4.5×6米)。那時庫爾貝也在舍依作畫,他很喜歡莫奈,常來看他并給《草地上的午餐》提修改意見。此畫完成后,莫奈十分后悔聽了庫爾貝的意見,對作品很不滿,決定不送沙龍展出。在離開舍依時因繳不起房租而將此畫作抵押,可惜因房屋潮濕,這幅巨作被損毀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實際上是莫奈為了完成巨幅油畫所創(chuàng)作的一幅“草稿”,但即使“草稿”,它仍然有1.3米高,1.8米寬。在這幅畫中從題材 和構(gòu)圖來看肯定是受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畫啟發(fā)而作,也可能是想和馬奈一比高下。
1865年,莫奈初識卡美伊,請她做自己當(dāng)時正在籌劃的一幅巨型油畫《草地上的午餐》中的模特。畫面中左側(cè)第一個側(cè)身的女性就是以卡美伊為模特來繪制的。
這幅畫是在戶外完成的,因此和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比較,在描繪外光的生動和景物的真實自然方面,確有過之。畫中陽光透過林木灑在人物身上和地面景物上,透明燦爛,令人耳目一新。
莫奈運用印象派的光影手法,描繪了草地上消閑的紳士淑女。畫家以幽暗的樹蔭為背景,襯托著前景白布上的 男人、女人及食品,體現(xiàn)了夏日消閑的假日午餐。后面的一對情侶正要起身離去,一片片綠葉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 顯得異常透亮,不僅點明夏天的炎熱季節(jié),也增添了畫面的顏色。景物、人物都描繪得十分鮮明動人。外光的運用, 給畫面帶來了色彩斑斕與清新爽朗的效果。
莫奈1865年的《草地上的午餐》,是向馬奈1863年同名作致敬。他為了如實描繪光影效果,在地上挖了大坑,在坑內(nèi)進行創(chuàng)作。本作雖然對人物有精確描繪,但真正出彩卻是背景的樹葉,它們在逆光下呈現(xiàn)出透明的綠色,由黃綠到深綠色彩層次極其豐富,莫奈解釋說這畫中每一片樹葉對他來說都是模特的臉
《日出·印象》
此畫是莫奈描繪勒·阿弗爾港口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籠罩下,呈現(xiàn)出橙黃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紅被各種色塊 所渲染,水的波浪由厚薄、長短不一的筆觸組成。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點組成的霧氣中顯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與 物依稀能夠辨別,還能感到船似在搖曳緩進。遠處的工廠煙囪、大船上的吊車……這一切,是畫家從一個窗口看出 去畫成的。莫奈以輕快而跳躍的筆觸,表現(xiàn)出水光相映,煙波渺渺的印象。
莫奈畫過許多水題材的畫,最具世界聲譽的是這幅描繪旭日初升、霧氣迷蒙港口的畫。畫家所描繪的是勒阿弗爾港口的一個多霧的早晨。經(jīng)過晨霧折射過的紅日,形成了一個感覺上的灰綠色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又是幻覺的,它每時每刻隨著太陽光而變化著,畫家運用神奇的畫筆將這瞬間的印象永駐在畫布上,使它成為永恒。這幅畫于1874年4月15日第一屆“獨立派”畫展中展出,《喧噪》雜志記者勒魯瓦,以這幅畫題寫一篇評論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莫奈熱愛大自然,廣袤的田野、潺潺的流水、變化無窮的天空都是他繪畫對象。
《睡蓮》
43歲的莫奈在吉維尼定居后,在庭院里修了一個池塘,在池塘里繁殖了睡蓮,成為他晚年描繪的主要對象。這幅《睡蓮》是莫奈64歲時所作的早期小幅作品。
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連作《睡蓮》。這是一部宏偉史詩,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燦爛的“第九交響樂”。1880 年之后,莫奈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們疏遠了,他在吉維尼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里面作畫。他喜歡把水與空氣和某種具有意境的情調(diào)結(jié)合起來,這樣產(chǎn)生了《睡蓮》組畫。 沿著水面,美麗的睡蓮一片片向湖面遠處擴展開來,畫家利用了樹的倒影,襯托出花朵的層次,是十分有創(chuàng)造性的 構(gòu)思。莫奈把整個身心都投在這個池塘和他的睡蓮上面了,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后27 年里,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主題。
《韋特伊莫奈花園》
《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
《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這幅作品,和莫奈以往甚至以后的諸多作品相比較,風(fēng)格是獨特乃至迥異的。莫奈的印象派風(fēng)景畫,以戶外自然光線下的色彩變化為其主要追求效果,因此有人稱其為“外光畫派”,而這一幅《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顯然是在室內(nèi)完成的,整幅畫上可靠的光源,主要來自右側(cè)的窗子,缺少以往戶外直射的陽光。其二,一般來說,由于非直射光線的緣故,室內(nèi)畫的顏色更多偏向中性一些,而這一幅畫的顏色卻異常濃重、猛烈,說明這是畫家要刻意追求的效果。第三,和莫奈以往不關(guān)注作品的細節(jié)處理不同,這幅畫對人物、對衣服的花紋,甚至包括對背景中團扇上花紋等等細節(jié)的處理都很細致,這也和莫奈以往的風(fēng)格也不相符合。第四,也是更重要的一點,這幅畫所處理的異域風(fēng)格主題,放在莫奈的整個作畫傳統(tǒng)中,都是比較突兀的。和服、日本團扇、折扇、榻榻米、浮世繪歌姬、能劇鬼臉等等日本元素,構(gòu)成了這幅畫主要的內(nèi)容。
《撐陽傘的女子》
《撐陽傘的女子》是莫奈畫于1886 年悼念亡妻卡美伊的作品。人物形象很模糊,連五官和表情都看不見,但隨著筆觸堆疊的方向,可以感受到草原上吹拂的微風(fēng)和女子絲巾上躍動的陽光??酪烈虿∷烙?879 年,時年37 歲,莫奈在同年畫下了《臨終的卡美伊》,畫中以憂郁的色調(diào)、紛亂的筆法,傳達出失去愛妻的悲傷。但我總覺得,莫奈愛畫勝過愛自己的女人。他曾經(jīng)這樣描述他作此畫時的感受:“在我最親愛的女人的病床前,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本能地在這張木然的臉上逡巡,尋找死亡帶來的色彩,觀察顏色的分布和層次變化我已經(jīng)主動迎接色彩的沖撞了?!逼拮铀劳鰰r,他竟還能如此冷靜地解構(gòu)、分析。
《冬天的國會大廈》
《從沼澤地觀望厄普特河岸邊的白楊樹》
莫奈視線中的情景是純真而自然的,表達的是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他筆下的物象的交融,體現(xiàn)了萬物皆有靈氣,即使一樹一石亦不乏生氣,一點一線皆可貫注人之生命運動。總之,畫為心跡,莫奈追求的是一種本色美、自然美的藝術(shù)意境,是一種從欣賞美到認識美、最后超越美的境界。
象鼻山西邊的象鼻子(埃特爾塔的懸崖)
這幅畫又名《埃特爾塔的懸崖》,艾特塔特石灰斷崖矗立在諾曼底海岸上,因為其形象的高大奇特而被十八世紀的許多畫家表現(xiàn)于畫布之。在眾多關(guān)于此景的油畫作品中,以印象派畫家莫奈的《埃特爾塔的懸崖》最為著名。
從構(gòu)圖上看,這是一個橫幅作品,龐大的拱形懸崖占據(jù)了畫幅的左上方三分之二的寬度,左側(cè)巖壁沿著畫布的左端被垂直切斷。懸崖因此顯出奇異的、巨大的視覺沖擊力和鮮明的崇高感。
從色彩塑造方法上看,畫家用寫意的筆法表現(xiàn)天空和海的遠景形象,用寫實的筆法表現(xiàn)懸崖的背面和海的近景形象。以襯托出懸崖背光面和近景海面的有力的實景。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莫奈 色彩 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