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朝陽群眾”的日與夜:大爺大媽上街巡邏 聊的都是國家大事
平日,這間屋子由五個人輪流值班,只要有陌生人出入小區(qū),志愿者的“雷達”便響起了。
王愛青的樣子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十幾歲,視力和聽力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衰弱,只是最近腳上長了一個骨刺,疼得厲害,但她仍然閑不住,總尋思下樓轉(zhuǎn)轉(zhuǎn)。
那天吃完早飯,她蹣跚著下樓鉆進值班室,在靠墻的椅子上坐下,兩只眼睛緊盯著來往的行人。
幾分鐘后,馬紅容后腳跟了進來。兩人開始聊起小區(qū)里的住戶。
“像四門,有一間兩間三四間是老主戶,其余的全搬走了,一門還沒怎么走。”
“瞧我們這三門,還有幾個老的,一個我,一個六樓,就這兩家了,有的買房了,有的賣了,都租出去了,都不認識了?!?/p>
小屋是他們信息交流互換的場所,社區(qū)里發(fā)生的一切少有能逃出他們的視界。
一對情侶從窗前路過,“結(jié)婚了嗎?”馬紅容搖搖頭。
65歲的馬紅容過去是志愿者隊長。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她帶著一大幫人在小區(qū)和大街上巡邏站崗,后來為了照顧孫子,馬紅容就暫時退出了。
她居住的社區(qū)是半封閉小區(qū),幾十年的志愿者生活讓她變得警覺。那天,她在小區(qū)一棟樓的墻面上看到一張非法活動的宣傳單,趕緊揭下來,上交到居委會。貼紙條的人使勁往單元門里面塞,一次塞四五十張。她一邊罵一邊撕:“有種就不要躲在暗地里!”
馬紅容不會上網(wǎng),不知道 “朝陽群眾”在網(wǎng)上成了熱詞,但被人問起,她就像被什么東西突然擊中,“我就是朝陽群眾啊,我不就住朝陽嗎?”她樂呵呵地說。
他們的大腦像數(shù)據(jù)庫,社區(qū)里的人員信息多數(shù)被準確無誤地輸入存儲庫中。小區(qū)的住戶一出現(xiàn),所有相關(guān)信息都會迅速彈出:誰是老住戶,誰家是租房,誰家有幾個人,誰家的車停哪個位。甚至根據(jù)車牌號,他們也能輕松檢索出主人的名字。
“那幾年,老管記得清,現(xiàn)在老了,有時候認車不行,就認人,有的時候換車了,記不住?!蓖鯋矍鄵u搖頭說。
相比六七十歲的老人,58歲的潘家園社區(qū)的門衛(wèi)張浩海是相對年輕的群眾志愿者。每天早上八點到晚上七點,張浩海一直在他的觀察屋里待著。
編輯:梁霄
關(guān)鍵詞:大爺 大媽 國家 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