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昂山素季外交”芻議
因昂山素季先于華盛頓訪問了北京,部分西方輿論及緬甸問題專家將其出訪中美兩國展現(xiàn)的政策姿態(tài)及傳遞的外交信號上升到“昂山素季外交”的高度加以品讀,并由此分析內比都的外交與政治走向。
昂山素季不會空手前往華盛頓。內比都(緬甸首都)的決策層開出了一長串清單,指望此行能推動美國全面解除對緬外交、經濟、金融制裁,以實現(xiàn)緬美關系正?;癁闃酥?,對外展現(xiàn)完善的投資環(huán)境,引入更多直接投資,助力經濟社會發(fā)展。
當然,白宮亦不致讓昂山素季無功而返。奧巴馬在首腦會晤上不吝承諾:外交上,提供支持和援助,致力于構建美緬合作伙伴關系;經濟上,恢復終止于1989年的貿易普惠制待遇,以提高緬甸商品的價格競爭力,鼓勵美國企業(yè)加大對緬投資;政治上,終止始于1997年的《國家緊急狀態(tài)法》。
白宮不將“大禮包”授予前任吳登盛政府而贈與昂山素季,或基于如下考慮:一是向民盟支付“民主紅利”,凸顯其政績,以示對緬政治轉型的鼓勵;二是在總體上把控美緬關系節(jié)奏———“一慢二看三通過”;三是對緬甸軍方勢力心存顧忌,擔心軍方走回頭路,故留后手,欲加牽制。
直言之,美國全面解除對緬制裁,實乃其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布局的重要落子。緬甸扼守中國前出印度洋之門戶,如同菲律賓扼守中國南下太平洋的前沿;其地緣政治位置之重要性,國際戰(zhàn)略界“都懂得”。
部分西方輿論及專家傾向于認為,美國經略緬甸,實乃“在中國的家門口拉關系”,是與中國“爭奪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內比都已被設計成美國“印太”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深埋中國南部腹地的重要樁腳。
奧巴馬政府施政近8年來,外交上對“印太”地區(qū)的中國鄰國發(fā)力不小,頻頻將“友誼之手”伸向美國外交棋局中、與中國地緣政治利害頗大的閑子、冷子甚至棄子,大棒加胡蘿卜,誘壓兼施,走活了枯棋、激活了死棋。
例如,幾年間,華盛頓先后提升與河內、新德里的軍事與安全合作關系、試水及升溫與萬象的外交、經濟關系。這些重要外交落子,均是著眼、著墨、著手于美中鄰戰(zhàn)略博弈。
美國解除對緬制裁,其蘊含的政治、外交深意不容小覷。拜訪華盛頓這門“遠親”,是昂山素季除中國、東盟等“近鄰”之外的外交首秀,旨在爭取更多的美元、美援及美資,推動緬甸對美歐乃至區(qū)域外的政治、經貿關系發(fā)展,此舉與吳登盛政府“近美外交”異曲同工。
訪美之前,昂山出訪了山水相連的“近鄰”———緬甸外交“重中之重”的中國,謀求加強雙邊經濟關系,密切高層交往、加強互利合作,促進兩國人民的“感情與友誼”,昂山素季承諾“繼續(xù)致力于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緬中關系”。
先訪華、再訪美,凸顯出“昂山素季外交”為獲實際利益,“選擇了不損害國家利益的現(xiàn)實路線”。此舉是對吳登盛政府“疏華近美”外交的修正。形似“遠交近和”,實乃“平衡外交”與“實用主義”的搭配:不以意識形態(tài)畫線,不循地緣政治選邊;親西方不離東土,靠北鄰不遠南舍。
論事易,做事難;做事易,成事難。“昂山素季外交”面臨的外交課題與懸案不少,親疏難周全,利益難取舍。如何行走于中美鄰之間,外圓內方、東西逢源,實乃民盟政府在運籌對外關系上、從新手上路到新路上手的重要路考。
有權威人士指出,“冷戰(zhàn)”時期,美國是“全球安全”這一“公共產品”的提供者;21世紀,最重要的“公共產品”是基礎設施,中國是最主要貢獻者。于“昂山素季外交”而言,妥處遠親與近鄰、遠水與近火的關系,或關乎國運盛衰。
(作者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著名國際問題專家)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昂山素季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