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作為集郵家的夏衍
1991年,夏衍先生親自將233件珍貴郵品捐贈給上海博物館;2009年,夏衍先生的長女將父親留下的7539件郵品捐贈上海博物館。
夏衍先生年輕時的肖像
1914年,14歲的夏衍在杭州念中學(xué)時就與別人不同。那時,他就已經(jīng)開始涉獵集郵———這項始于歐洲的雅趣收藏。77年后的1991年,夏衍先生親自將233件珍貴郵品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其中包括難得一見的清代大龍郵票、小龍郵票和紅印花郵票。
2009年,夏衍先生的長女將父親留下的7539件郵品捐贈上博,這批郵品內(nèi)容涉及諸多國家和地區(qū),其中,前蘇聯(lián)郵票紙質(zhì)考究、題材廣泛,猶如前蘇聯(lián)歷史和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的教科書。
作為中國第一代集郵家,夏衍先生和他的家人曾兩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出珍藏郵票7391件(7791枚)。一輩子的家國情懷,令他將個人珍藏視為“身外之物”,為藏品指出“送請國家保存”的歸宿。
77年的集郵生涯,作為一代收藏家,夏衍先生有自己的“格”與“品”。其收藏情懷,不理世事,不屑金錢,以方寸之地,記載著一個個生動而感人的故事。
小龍(毛齒)郵票四方連(發(fā)行日期:1885.11.25)
小龍加蓋大字改值郵票四方連(發(fā)行日期:1897.6)
“人是要有些愛好的”
夏衍先生向來自謙,從來不說自己是收藏家,連集郵家也很少提及。關(guān)于他的藏品,據(jù)其孫女沈蕓女士統(tǒng)計,20多年來,只出版過一本《夏衍珍藏書畫選集》,而《夏衍舊藏郵品精選》的出版,才是第二本。
但是,從1914年在杭州念中學(xué)起,到1991年把郵品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夏衍先生的集郵生涯長達77年,堪稱中國第一代集郵家。
“20世紀80年代,當(dāng)時正值全國上下興起‘集郵熱’,集郵家的身份讓我祖父著實熱鬧過一陣。尤其是1983年11月那次中華全國集郵展上,他的‘紅印花’和日本早期實寄封曾與馬任全、張包子俊兩位集郵大家的珍郵一起作為榮譽級展品陳列于中國美術(shù)館,轟動一時。”沈蕓說,夏衍先生總說:“人是要有些愛好的”。“這句話在他一生中的意義,我是慢慢才想明白的。與他從事的其他門類,如電影、戲劇、文學(xué)等正業(yè)相比,集郵是業(yè)余的,相對低調(diào)。”
但是,夏衍先生郵票珍品卻與他的低調(diào)不同,在夏衍先生的收藏中,大小龍郵票和紅印花郵票分量最重、價值亦最高。
大龍郵票是中國第一套郵票,因圖幅比后來發(fā)行的小龍郵票略大而得名,全套有壹分銀、叁分銀、伍分銀共3枚,先后分3期發(fā)行。其中,第一期大龍郵票于1878-1882年印制發(fā)行,因其紙質(zhì)韌薄略透光而被稱為“薄紙大龍”。第二期于1882年印制發(fā)行,因印刷時郵票之間的距離被加寬而被稱為“闊邊大龍”。這期郵票印量小,紙質(zhì)比較復(fù)雜,因而價格較高。尤其是伍分銀面值的,印量大約只有20000枚,目前傳世舊票已屬珍稀。第三期印制發(fā)行于1883-1885年,不透明,無水印,因紙質(zhì)厚而被稱為“厚紙大龍”。夏衍先生收藏的“薄紙大龍”有新票2套、舊票4套,“闊邊大龍”有舊票3套,“厚紙大龍”有新票2套、舊票2套,“薄紙大龍”還有四方連新票1套,非常罕見。
而小龍郵票是中國的第二套郵票,因其圖幅比大龍郵票略小而得名,全套有壹分銀、叁分銀、伍分銀共3枚。這套郵票水溶性強,遇水極易褪色,很難保管。紙質(zhì)為太極圖水印紙,是中國第一套有水印的郵票。小龍郵票先后分兩期印刷、發(fā)行,第一期印制于1885-1888年,因打孔機陳舊,齒孔參差不齊,絕大部分是毛齒票,故被稱為“小龍毛齒”。第二期印制于1888-1894年,全部為光齒票,故稱“小龍光齒”。夏衍先生收藏的“小龍毛齒”有新票2套、舊票3套,“小龍光齒”有新票5套、舊票3套,“小龍毛齒”還有四方連新票1套,“小龍光齒”還有20方連新票1套,均品相完好,極為難得。
據(jù)了解,大龍、小龍郵票均屬清代海關(guān)郵政郵票,由設(shè)在上海的海關(guān)總署造冊處印制。海關(guān)郵政是大清郵政的前身,而不是國家正式郵政,只局限于通商口岸,不能滿足當(dāng)時社會通信的需要。1896年清政府開辦了國家郵政,并改用銀元為面值幣制,以代替海關(guān)郵政時期的關(guān)平銀,通稱“洋銀”。當(dāng)年因正式郵票趕印不及,就在小龍郵票上加蓋黑字暫作洋銀面值來充當(dāng)國家郵政郵票使用。這種郵票有加蓋小字和大字兩種,夏衍先生收藏的“小龍加蓋小字”和“小龍加蓋大字”各有1套四方連新票。小龍加蓋大字郵票,當(dāng)時加蓋數(shù)量不多,目前國內(nèi)流存極少。
此外,夏衍先生收藏的紅印花票全稱“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屬于清代國家郵政郵票。清代國家郵政是在海關(guān)郵政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辦的,屬國家經(jīng)營、社會公用的郵政通信事業(yè)。清政府自從1896年正式開辦郵政以后,郵政業(yè)務(wù)擴大,增辦匯兌、包裹、保價等業(yè)務(wù),急需高面值郵票,現(xiàn)有郵票不敷使用,就把上海海關(guān)委托英國華德路公司印制的100萬枚紅色收費憑證中的65萬多枚加蓋改作郵票。雖然原票票面上有英文“REVENUE”(稅收)字樣,但因從來沒有作為收費憑證使用,所以與稅收并無實質(zhì)關(guān)系,其“印花稅票”之稱有名而無實。紅印花郵票流傳甚少,向來為集郵家所競相收藏。加蓋面值5種,因加蓋字體大小不同,又可分為大字壹分、貳分、肆分、壹元、伍元和小字貳分、肆分、壹元共8種。
據(jù)了解,夏衍先生收藏的紅印花郵票中,除了缺“小字壹元”外,不論在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上,當(dāng)時均屬國內(nèi)第一,尤其是連票多。如:“大字壹分”有直三連、橫雙連、四方連、十方連、二十五方連;“小字貳分”有四方連、六方連;“大字貳分”有四方連、六方連、二十五方連;“小字肆分”有四方連;“大字肆分”有二十方連;“大字壹元”有橫三連、六方連。其中小字肆分當(dāng)時只加蓋了200枚,夏衍先生有5枚。“大字伍元”當(dāng)時用于寄國外特重信件、包裹、保險郵件和國內(nèi)匯票,面值太高,極少有人購買,保存下來的更少,現(xiàn)存世300枚左右,夏衍先生就有2枚。據(jù)1991年2月14日《解放日報》報道,1983年中華全國郵展在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夏衍先生收藏的紅印花郵票與馬任全、張包子俊兩位集郵家的珍貴郵票一起成為榮譽級展品,并獲得全國郵展頒發(fā)的榮譽獎牌。
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小字肆分(發(fā)行日期:1897.2.2)
大龍(薄紙)郵票四方連(發(fā)行日期:1878.7-9)
吾道不孤:“與夏衍的交誼”
“1953年秋天,一個星期四的傍晚,我聽到門口有汽車掣動聲,隨之進來一人,開口說道:我是夏衍,想見見姜治方同志。”集郵界前輩姜治方先生在《集郵和我的生活道路》一書中,專門在最后一章用一小節(jié)記述了“與夏衍的交誼”。
姜治方先生寫道:“他持老集郵家周今覺之子、華東師范大學(xué)教授周煦良的信而來,一見如故后,又多次去羊毛胡同觀賞郵票。”沈蕓說:“從這本書里我讀懂了,在郵票世界里我祖父所展示的另一個側(cè)面,他和郵友們的交游,以及每枚‘紅印花’、每套‘大小龍’背后的故事。”
據(jù)了解,其實,上文提到的大龍郵票得自于夏衍先生的幾次重要交換:一次是夏衍先生致信集郵家姜治方先生,提出愿意接受任何條件,以換取對方手中的一套毛齒新票。同有集郵雅好的姜治方先生深諳郵友求票的真摯迫切心情,立刻慨然應(yīng)允。隨后,夏老堅守承諾,從上海老集郵家馬任全處買下一枚紅印花小肆分新票,回贈姜先生。
另一次交換是在1955年元宵節(jié),經(jīng)姜治方介紹,得知前燕京大學(xué)校長,同為集郵家的陸志韋先生有出讓全部藏郵的想法。于是,夏衍先生與陸先生在姜寓見面,大家一邊吃著姜夫人的元宵,一邊鑒賞。雙方一拍即合,談妥交換條件后,一次從陸先生手中換得六七十枚大龍票,夏衍高興地說:“真是機會難逢。”
此外,夏衍先生藏品中的“紅印花”品相好,也同樣凝結(jié)著他的收藏心血。其中以所藏“大一元”直六連和“小四分”四方連最為稀有、珍貴,是從陳復(fù)祥處購得的。
“紅印花”票是他收藏中的一大亮點,但也有著一大遺憾,傳世的“紅印花”郵票有8種:即小二分、小四分、大一分、大二分、大四分、大一元、小一元、大五元。夏衍擁有7種,僅小四分有5枚,而且有一枚是四方連,據(jù)說現(xiàn)存世僅有兩枚小四分四方連,但他獨缺“小一元”。夏衍先生曾說,他曾經(jīng)在上海解放初,有過一次機緣,無奈郵商開價太高,要幾千元,只得放棄,從此再無緣分。而與夏衍來往甚密的上海郵友、著名集郵家馬任全,在1944年重金購得過一枚紅印花“小一元”,據(jù)說紅印花“小一元”新票目前存世30余枚,而使用過的舊票只此一張。
紅印花郵票屬于清代國家郵政郵票,夏衍先生捐贈的是紅印花連票,尤其珍貴難求。在夏衍先生的郵品收藏中,紅印花郵票與大小龍郵票分量最重、價值亦最高。
集之不易不能分散
“我祖父那一代收藏家是有自己的‘格’與‘品’的,這與錢有關(guān),但最終是無關(guān)。祖父與幾位大集郵家的友誼緣起于趣味的相投,而最后的落點則是夙求的一致,盡管他們的經(jīng)歷、背景迥然不同,卻并不影響彼此之間對藏品歸宿高度統(tǒng)一的認識。殊途同歸,他們的最終選擇是一樣的。”沈蕓說:“他一再地講:‘此等身外之物,送請國家保存……’”
1991年2月,夏衍先生第一次捐贈將所藏珍郵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共計郵品233件,其中郵票136件(364枚),包括清代紅印花郵票35件(146枚)、清代大龍郵票14套42件(51枚)、清代小龍郵票17套51件(135枚)、日本郵票小全張8件(32枚)。除了郵票外,其余97件都是日本郵品,包括郵票紀念卡3件、紀念封3件、實寄封(包括首日封)33件、明信片57件、郵資圖1件。
2009年,夏衍的長女又將父親留下的7539件郵品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內(nèi)容涉及諸多國家和地區(qū),其中又以中國、蘇聯(lián)、匈牙利、日本、德國的郵品居多,再次豐富了上海博物館的館藏。
“集之不易,不能分散”一直是夏衍先生的收藏思想。雅好背后,他也存有“私念”,他曾說過:“我當(dāng)時收藏這些東西,除了個人愛好之外,也有一點怕文物流失到國外的意思。和我同時跑琉璃廠的人,如田家英、鄧拓、李初梨等,都有這種想法。所以獻出之后,就算了卻一場心事也。”一生只為興趣追索,懂物惜物,風(fēng)雅自樂,但在國家大義面前,情懷慷慨,奉我全部。沈蕓說:“我祖父一生都被家國情懷所縈繞,歷經(jīng)磨難而不悔,這不是他一個人,而是那一代人的追求。”(曉虎)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夏衍 集郵家 珍貴郵品 集郵 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