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景文藝演出直播、直播帶您云游古鎮(zhèn)、在線非遺體驗……如今,足不出戶享受線上視覺盛宴,成為很多百姓日常休閑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旅直播也同樣帶火了傳統(tǒng)文藝團體和博物館——想聽嗩吶,馬上來一曲;想逛博物館,隨時帶您“空鏡”式逛館。
“結合百姓日常對于直播視頻的關注熱度,我認為無論是文化事業(yè)單位還是文藝工作者,都可以通過團體或個人直播盤活現有文化資源、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并從中獲得相應收益?!比珖皟蓵逼陂g,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實現“直播+文化”產業(yè)始終保持熱度,應從政策扶持、市場合作、分配機制等各方面入手為其持續(xù)加溫。
傳統(tǒng)文藝團體在直播間找到新舞臺
當“國潮”成為年輕人追逐的熱點,傳統(tǒng)文藝團體依托新技術和新的傳播方式也找到了“新舞臺”。數據顯示,2023年,文藝院團僅通過抖音平臺就為觀眾帶來了6800場團體直播演出,場均觀眾12671人次,相當于每天有18場大型文藝演出在抖音直播上進行。其中,110余位國家一級演員開播,帶來了19350場殿堂級演出,場次同比增長83.54%。
傳統(tǒng)文藝團體通過直播找到了新的觀眾、獲得了更多的收入,也為傳承文化、傳播藝術帶來了新的渠道。這些豐富多元且優(yōu)質的直播內容,也滿足了用戶的內容消費需求。如延邊歌舞團聲樂部部長、國家一級演員黃梅花所說:“網絡空間也需要專業(yè)的藝術表現,通過我們的演出能讓更多觀眾接觸、了解藝術,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p>
立體式文化消費新業(yè)態(tài)呼之欲出
如今,“熱辣滾燙”的文藝演出和文博旅游,讓立體式文化消費新模式呼之欲出。
“不同的文化產品與觀賞需求之間,其選擇及調適必定會使線上線下的藝術傳播相互補充、各得其所?!比珖f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這樣說。
吳文科表示,線上演出是網絡時代文藝傳播的必然結果,客觀來講,時興的網絡傳播與傳統(tǒng)的線下展演是一種互補關系。
“比如,觀眾在現場欣賞文藝演出所獲得的視聽感受,不可能被線上個性化個體式體驗完全替代,而劇場表演所呈現出的舞臺藝術,其節(jié)目體量之宏大性、審美感知之莊重性,尤其是完整的節(jié)目欣賞所帶來的精神思想之豐富性,是線上演出無法替代的,但后者為前者的傳承與發(fā)揚開了個好頭。”吳文科進一步表示。
主播要當好中國聲音傳播者
“網絡平臺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方面無疑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務必要保證直播平臺上的內容真實可靠?!闭劶按?,長期關注對外友好事業(yè)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劉顯忠這樣說。
在張頤武看來,文化事業(yè)單位、政府、互聯網平臺等各方有必要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直播品牌。
對此,張頤武建議,引導文化事業(yè)單位與當地其他單位、政府、旅游企業(yè)、直播平臺建立常態(tài)化溝通合作機制,形成合力,深入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實景地區(qū)開展一系列地方文化直播活動,如“直播走進古鎮(zhèn)”“在線體驗非遺”等,打造地方文化直播品牌。
“同時,建議各方充分利用直播平臺的本地生活服務功能,聯合在直播間推廣地方文旅產品、特色餐飲、休閑娛樂服務等,促進文化與旅游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保ㄈ诿襟w記者 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