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歷時8年 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瑯”成功修復
人民網(wǎng)北京1月7日電 (記者魯婧)國家圖書館今天在京宣布,歷時8年,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瑯”修復項目取得圓滿成功,正式結項。這是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最大的一次針對國圖珍貴古籍的專項修復行動,取得重大成果。
“天祿琳瑯”修復前后對比圖。國家圖書館供圖
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介紹,“天祿琳瑯”是清代乾隆皇帝將皇宮各處藏書中宋、金、元、明版舊書進行擇選,掇之菁華置于昭仁殿而成的重要藏書。雖為清宮珍視專藏,但從建立直至20世紀50年代,幾經坎坷,磨難頻生。期間火、盜、兵、蠹,致使藏書大量損佚,664部中已有近60部不見影蹤,存世的600余部主要存藏于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目前,國家圖書館藏“天祿琳瑯”279部,其中宋、元刻本占比較大,并且保存著《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后編》中最為珍貴的大部分古籍。這些古籍不僅刊刻年代久遠,有的還是存世孤本,彌足珍貴。
2013年6月,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完成了“天祿琳瑯”未編書的編目并對其進行了破損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批書籍中百分之十屬于一級破損,急需搶救性修復。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以此為契機,計劃開展“天祿琳瑯”修復項目,用若干年時間完成這批珍貴古籍修復。隨后,邀請古籍修復領域有關專家對“天祿琳瑯”修復方案和工作計劃進行論證。專家認為開展本項目對古籍修復、人才培養(yǎng)及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一致通過修復方案,建議盡快開展相關工作。在“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經費的支持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瑯”修復項目正式啟動,由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資深修復師朱振彬擔任首席專家,帶領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骨干崔志賓具體承擔修復工作。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介紹“天祿琳瑯”修復項目組織情況。國家圖書館供圖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陳紅彥介紹,在修復過程中,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不僅為修復項目提供部分經費,在舉辦“第九期全國古籍修復技術與工作管理研修班”時,還以“天祿琳瑯”專項修復為主題開展研習,擇優(yōu)選出來自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在古籍修復一線崗位表現(xiàn)突出的12位古籍修復業(yè)務骨干接受培訓、切磋技藝,參與“天祿琳瑯”修復,將修復的新技術新收獲與同行分享,不僅創(chuàng)新了培訓模式,也帶動全國古籍修復行業(yè)發(fā)展,對全國古籍修復人才培養(yǎng)起到了示范作用。
經過8年多的努力,項目涉及的破損古籍全部修復完成,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21年12月,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組織召開專家驗收會,專家對修復項目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與會專家認為“天祿琳瑯”修復項目超出了預期目標,是國家圖書館繼“敦煌遺書”、《趙城金藏》等修復項目后,又一重要珍貴古籍修復項目。項目修復體量大、難度高、情況復雜,團隊針對每一件藏品不同的情況制定方案、開展修復,在全面貫徹現(xiàn)行修復理念與原則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和突破,做到了“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參與修復的人員多,由經驗豐富的資深修復專家領銜指導、青年修復師共同參與,這對國家圖書館新時期古籍修復人才梯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項目管理、修復步驟、修復技藝、修復材料、科研成果、技藝傳承、技術創(chuàng)新等多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全面、詳實、豐富地記錄了修復過程,將國家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也為此后大型古籍修復項目科學化、規(guī)范化開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資料,具有里程碑意義。
當前,全國古籍修復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進入蓬勃發(fā)展時期,社會力量和社會資金積極參與其中,全國古籍保護工作,特別是古籍修復工作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2022年,為實現(xiàn)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關于“加強文物和古籍保護研究利用”目標,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將舉辦“天祿琳瑯”修復展,出版相關修復成果,推廣修復經驗和科研成果。同時,將做好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工作進展復核和第二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申報工作,適時啟動后續(xù)古籍修復項目,繼續(xù)推進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及附設傳習所等工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全社會古籍保護意識,講好中國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修復后的古籍。國家圖書館供圖
修復后的古籍。國家圖書館供圖
修復后的古籍。國家圖書館供圖
編輯:羅文
關鍵詞:修復 古籍 國家圖書館 天祿琳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