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指尖上的祝愿,不變的親情——@今年的你怎么拜年?
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題:指尖上的祝愿,不變的親情——@今年的你怎么拜年?
新華社記者
云端千里寄相思,指尖輕觸送祝福。
大年初一,拜年正當時。與往年相比,由于疫情影響,今年人們拜年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郵寄年貨、視頻連線、無接觸拜年……新年俗帶來了一系列改變,但不變的是對至愛親朋新春美好的祝愿,對親情的無限守望。
牛年已至,辛丑迎春,今年的你怎么拜年?
拜年禮的新變化:從送“口福”到送“品味”
35歲的樊豫濤是上海一家潮玩買手店店長。這兩天,不少年輕人來到他的店里,爭相給身邊的朋友買拜年禮物?!氨热缥业昀锏腂E@RBRICK積木熊,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將它作為拜年禮物。”
樊豫濤記得,小時候拜年,人們送的最多的是“口?!?。成盒的糕點、堅果酥糖,寄托了人們對親朋的美好心意?!叭缃?,人們更愿意選擇一些個性化的拜年禮物,我和身邊的朋友都喜歡潮流玩具,今年過年特地選擇了不同的玩具快遞給親友?!狈f。
中國商業(yè)經(jīng)濟學會副會長齊曉齋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單純用物質(zhì)價值衡量禮物的時代漸漸遠去,拜年禮正在從送“口福”過渡到送“品味”。
“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追求個性化,他們希望通過送出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表達自己對收禮者的愛和祝福。”齊曉齋說。
變化的不止拜年禮物,“無接觸拜年”的新時尚,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正悄然興起。
27歲的楊偉浩來自河北滄州,是中建三局上海分公司的一名安全員。為響應(yīng)就地過年號召,今年他和同事選擇留滬過年。
“剛和父母視頻連線完,打算再給他們寫一封信。”楊偉浩靦腆地說,有些祝福視頻里不好意思說,想通過文字傳達給父母。
視頻拜年、微信拜年,家庭群里搶紅包,“無接觸拜年”依然可以過出熱鬧年。
拜年語的流變:“云端”寄思念 “指尖”送祝福
福牛窗花、紅紙燈籠……大年初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室內(nèi)裝飾一新。
實驗室研究團隊成員趙婷來自天津。年前,她“豪氣十足”地把自己在電商網(wǎng)站上的購物車一清而空。脫脂牛奶、雜糧禮盒……通過快遞,趙婷將思念“網(wǎng)購”回家。
在就地過年的大背景下,線上拜年、“云端”相聚蔚然成風。“今年過年,我會跟家人和朋友一一(通過)視頻拜年。”實驗室里的山東小伙伊志豪說,除夕夜,他與遠在外地的女朋友在線上共同守歲。
隨著信息技術(shù)產(chǎn)品的日益普及和大眾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拜年已成為不少地方的新年俗。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操慧認為,通過“云端”寄送思念,“指尖”傳遞祝福,降低了人們因距離而產(chǎn)生的溝通成本,豐富了現(xiàn)實生活的多元形態(tài),過年的儀式感并沒有因從“線下”轉(zhuǎn)移到“線上”而減弱。
伴隨著“直播拜年”“網(wǎng)上紅包”的興起及各種網(wǎng)絡(luò)商業(yè)形態(tài)的烘托,傳統(tǒng)佳節(jié)的熱鬧氣氛,在特殊的背景下得以傳續(xù)和延伸。
拜年情:形式變化 親情依舊
過年的形式千變?nèi)f化,但守護親情的主題卻不變?nèi)绯酢?/p>
“媽媽,你在鄭州要好好的。我和弟弟會聽奶奶的話,照顧好自己?!贝竽瓿跻?,家住河南省鹿邑縣完劉村的張鑫媛、張鑫嶼姐弟倆一大早便撥通了媽媽位虹的視頻電話。
“你們要聽奶奶的話,媽媽節(jié)后忙完就去看你們。”視頻那頭,眼淚早已浸滿了位虹的雙眼。她屢屢回頭,不忍直視姐弟倆。
鑫媛姐弟這對留守兒童,是鹿邑縣志愿服務(wù)隊隊員張會的長期幫扶對象。張會介紹,姐弟倆的父母一個在山西當兵,一個在鄭州打工,今年過年都不能回家。春節(jié)期間,她特地來到兩位小朋友家,為他們送來新棉衣、新碗筷。
“我們希望通過走訪、慰問留守兒童,幫助他們和自己的父母視頻連線,讓他們也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年味?!睆垥f。
自媒體多元化的互動方式,促進更多無法團圓的家庭實現(xiàn)了“云端相聚”。
牛年新春,江城武漢洋溢著一派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在武漢市武昌區(qū)徐東路上,快遞員劉濤騎著一輛紅色“電驢”,奔馳在外賣派送路上。
從2019年11月入職至今,劉濤參與調(diào)度、配送的外賣訂單近萬單,小“電驢”的行程超過2萬公里。劉濤說,今年就地過年的人不少。為滿足更多人的外賣需求,也為在春節(jié)期間多接單,他選擇留在了武漢。
回想過去的一年多職場生涯,劉濤覺得對家人虧欠太多。長期的早出晚歸,孩子都對他有些生疏了。初一上午,他剛剛給家人打電話拜年。談起自己的新年愿望,劉濤脫口而出:“牛年一定要牛氣沖天,多掙些錢,多陪陪家人。”
華中師范大學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教授孫正國認為,高科技的運用帶來拜年習俗的多樣化,傳統(tǒng)的拜年習俗所具有的親情交流、友情互動、愛情融合的特點在科技硬核力量的支撐下,反而更能使親情、友情、愛情等“三情”比以往更能突破時空限制而得以傳遞。
“團聚是春節(jié)年俗文化的核心,中國人對闔家團圓的渴望從未改變。年味在客觀上淡化,但并沒有影響中國人骨子里的情感傾向與價值選擇。人們對‘年’依然心生寄托,依然期待團聚與感情的交融?!睂O正國說。(記者翟濯、吳霞、趙旭、馬曉冬、王自宸)
編輯:張佳琪
關(guān)鍵詞:拜年 親情 指尖 過年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