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紫禁城設計者究竟為何人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擁有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筑群,含有古建筑9000余間。這些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的古建筑以雄偉的外觀、絢麗的色彩、嚴謹?shù)男沃啤⒂行虻臉嫾?、?yōu)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藝、豐富的歷史而稱著于世。那么,紫禁城的設計者是誰呢?
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劉基(字伯溫)是紫禁城的最初規(guī)劃者?!睹魇贰肪砹擞忻鞔_記載,紫禁城初建后的宮殿規(guī)制與南京皇宮基本相同,且比后者高大壯麗。由此可知,北京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及樣式是以南京明故宮為藍本設計規(guī)劃的,而明故宮的規(guī)劃者則是劉基,他是明洪武帝朱元璋的謀臣。
據(jù)《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一記載,早在明朝建立的兩年前,朱元璋認為南京舊城離鐘山太遠,靈氣不足,而對舊城改造需要大量的民房拆遷,影響民眾生活,因而命劉基在鐘山的南面規(guī)劃新的皇宮。劉基對皇城的規(guī)劃按照古代“天人合一”的星象布局理念來進行,中軸線上的前朝建筑有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內廷建筑有乾清、坤寧二宮,而在前朝宮殿的東西兩側有文華殿、武英殿,在后二宮的東西兩側有東西六宮。而上述建筑布局理念、形式與北京紫禁城宮殿布局完全一致。
我們以紫禁城前朝建筑為例具體說明南京明故宮與北京紫禁城的建筑相似性。從平面布局和建筑命名來看,二者的中軸線建筑由南往北依次均為午門、奉天門(北京紫禁城的奉天門在清代改名為太和門)、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而在三大殿兩側對稱布置著文樓和武樓(北京紫禁城的文樓在清代改名為體仁閣,武樓在清代改名為弘義閣),午門和奉天門之間,兩張照片均有著平面為弓形的內金水河,弓形最突出位置均位于中軸線上。從建筑造型來看,兩張照片顯示的建筑外觀幾乎完全相同:立于高高城臺之上的午門,其外形猶如展翅的孔雀;矗立在開闊廣場上的奉天門,與兩側的廡房形成紫禁城內首道屏障;而三大殿均坐落于三層高高臺基之上,太和殿的重檐廡殿屋頂樣式、中和殿的單檐攢尖屋頂樣式、保和殿的重檐歇山屋頂樣式高低錯落有致,立面曲線優(yōu)美,形成紫禁城內造型最為磅礴大氣的建筑組合體。
此外,現(xiàn)存南京明故宮部分建筑遺址,如午門、內金水河、東華門等,其名稱、布局和造型與北京紫禁城對應的建筑亦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由上可知,北京紫禁城的規(guī)劃與設計,是以劉基對南京明故宮的規(guī)劃建造為參照的,因而可以認為,劉基是北京紫禁城的最初、最主要規(guī)劃者。
江蘇泰州人陳珪則是紫禁城營建的總規(guī)劃師和總負責人。朱棣在北京當燕王時,陳珪為其部將。據(jù)《明史》記載,建文元年朱棣在南京發(fā)動靖難之役,以奪取皇位;陳珪隨其南下,立下漢馬功勞,位居功臣第四位,封爵泰寧侯。另據(jù)《明太宗實錄》記載:永樂帝朱棣于四年下令營建紫禁城,認為時年71歲的陳珪具有很強的管理和規(guī)劃能力,命其為總負責人和總規(guī)劃師。從紫禁城備料到正式開工的十幾年間,陳珪始終官職未變,即為泰寧侯,且始終沒有離開北京。這在明代重臣中非常少見,其主要原因,與陳珪任紫禁城營建總負責人相關。
紫禁城的營建過程中,涌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的人物,如木工出身的蔡信、瓦工出身的楊青、石工出身的陸祥等,他們對紫禁城的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據(jù)地方志《重修毗陵志》卷二十四記載,江蘇常州武進人蔡信從小學習木工技藝,在明永樂年間參與了紫禁城的營建,負責管理各個施工工種。蔡信還巧妙地運用運籌學原理,將挖護城河和西太液池的泥運到了紫禁城的北面,堆成了一座52米的土山,稱為“鎮(zhèn)山”,也就是今天的景山。
此外,網(wǎng)上有傳言蒯祥為紫禁城設計者的說法,這是不正確的。蒯祥為吳縣香山(今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胥口鎮(zhèn))人,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自幼跟隨父親蒯福學習木工技術。據(jù)明代史料《皇明紀略》記載,蒯祥于明永樂年間被召入北京,參與營建紫禁城,具有很強的繪圖能力,所繪制的宮殿、樓閣、游廊等建筑都能夠受到施工組織者的贊賞。從記載的時間點來看,蒯祥參與營建紫禁城年齡只有20歲出頭,在建筑規(guī)劃、施工技術、施工管理等方面經(jīng)驗尚欠缺,因而擔任總負責人或者總規(guī)劃師的可能性很小。另據(jù)清初史學家褚人獲所著《堅瓠集》記載:永樂年間紫禁城營建之初,蒯祥隨父親蒯福進京參與營建紫禁城,蒯福為木工頭;后因蒯福年事已高,改由蒯祥接任。由此可知,蒯祥在當時的職位只是木工首領而已。
綜上所述,紫禁城的設計規(guī)劃并非一個人的成果,而是古代哲匠集體智慧的的結晶,并從中反映出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建筑規(guī)劃、設計和管理技術。
(作者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編輯:楊嵐
關鍵詞:紫禁城 建筑 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