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為精神“賦能”
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不畏懼、不消沉,而是積極轉換思維,將之視為難得的生活體驗。這種樂觀,堪稱一種人生智慧。
在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中,主人公湯姆因為調皮,被姨媽懲罰在周六給籬笆墻刷漆。對于這份苦工,他并沒有沮喪,反而干得津津有味,激發(fā)了圍觀小伙伴的興趣?!坝心膫€男孩子每天都有機會粉刷籬笆墻呢?”他的態(tài)度,吸引大家紛紛加入刷墻行動。莎士比亞說:“沒有什么事情是好的或壞的,但思想?yún)s使其中有所不同?!比松y免遇到難題,與其在抱怨中被動應對,莫如轉變視角、改變心態(tài),用主動作為去化解困境。
由此聯(lián)想到淺層感知和深層認知的關系。歷史上,法拉第曾安排一名學生每天記錄實驗結果;因為無法忍受日復一日的枯燥,學生不久就走了。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不過學生可能忽略了,科學探索與研究,需要的正是不懼失敗的堅韌、孜孜不倦的守望。記下數(shù)千個“不”,最終得出一個“是”,這是科學研究的特性、規(guī)律所在。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那么再枯燥的環(huán)節(jié),也可以被當作觸發(fā)靈感、探索創(chuàng)新的必要過程來對待。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其他領域。心理學研究表明,“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陀^環(huán)境的確會影響心境,但改造環(huán)境、改變心境的“最終解釋權”,還在于我們自己。“當代愚公”黃大發(fā),一直踐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將數(shù)十年的拼搏奮斗注入修鑿絕壁天渠之中;“云嶺工匠”耿家盛,“30年磨就‘一把刀’”,改進了400余項零件生產工藝。為什么他們能在各自崗位上創(chuàng)造不凡的業(yè)績?答案不只是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關鍵還在于主觀上對所從事工作的價值有深刻認同,對遇到的問題能辯證看待。
在某種意義上,人生就是一個自我調整、自我檢修的過程。面對時常不期而至的磨難與挑戰(zhàn),只有善于變現(xiàn)實壓力為前行動力,才可謂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有些人總是“生活在別處”,認為現(xiàn)實充滿茍且和瑣碎,不切實際地將生活的美好寄希望于遠方和未來。以倦怠的心態(tài)敷衍工作,遇到點麻煩就臨陣退縮,不敢直面生活的考題……凡此種種,從表面上看是個人能力有所欠缺、態(tài)度有所懈怠,本質上則是思想的速率與容量無法匹配生活的變化。如何為精神“賦能”,多一點多向度應變思維,十分值得思考。
“凡物皆有可觀”。一代文豪蘇軾,當年“自錢塘移守膠西”,盡管當?shù)貫幕牟粩?,完全比不上杭州的富貴繁華,但他主動作為,不僅使城鎮(zhèn)面貌大為改觀,也在盡責履職的同時,領悟到“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生活的幸福,取決于行動的力度,更取決于思維的寬度。凡事多看“另一面”,不畏浮云遮望眼,那么哪怕生活再平淡,一個人也可能擁抱與眾不同的精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精神 生活 思維 人生 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