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首次攔截洲際導彈 專家:技術先進但非無懈可擊
【環(huán)球網軍事6月1日報道】美國國防部導彈防御局5月30日宣布,美軍首次洲際彈道導彈攔截測試獲得成功。有人或許感到驚訝,美國的各型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已經服役多年,甚至連衛(wèi)星都擊落過,為何到現在才進行首次洲際彈道導彈攔截試驗?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有多難?
攔截洲際導彈有兩大難點
一名熟悉反導的中國專家向《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目前投入使用4類反導系統(tǒng),包括地基中段防御系統(tǒng)(GMD)、?;卸畏烙到y(tǒng)(“宙斯盾”與“標準-3”攔截彈組合)、末段高空區(qū)域反導系統(tǒng)(“薩德”系統(tǒng))和用于末段點防御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tǒng),其中只有GMD是針對遠程和洲際彈道導彈的,其他幾種反導系統(tǒng)在設計時,均未考慮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按照美國標準,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為洲際導彈。
之所以只有GMD才具有洲際導彈攔截能力,是因為相對于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存在至少兩大難點。該專家表示,首先是飛行速度快。決定彈道導彈射程的一個關鍵指標是飛行速度,速度越快射程越遠,射程1.3萬公里洲際彈道導彈的速度約為22馬赫。而速度一高,就壓縮了預警、跟蹤、攔截等環(huán)節(jié)的時間,而且導彈和目標交匯時速度高達30-40倍音速,對于導彈導引頭的跟蹤和最后的動能殺傷都帶來極大困難。第二點是飛行高度高。例如,美國“民兵”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道頂點高度超過1300公里,大部分飛行段的彈道高度超過500公里,這是“標準-3”Block1系列無法達到的攔截高度。
美國的GMD系統(tǒng)的攔截彈GBI也在不斷升級改進之中,為首次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創(chuàng)造了條件。GBI攔截彈可以視為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助推火箭,第二部分為火箭頭部的“大氣層外動能殺傷器”(EKV)。在綜合飛行試驗階段,GBI主要使用基于“民兵-2”洲際導彈第二級和第三級發(fā)動機組成的助推火箭,其末段速度約為7倍音速,而正式版本的GBI末段速度超過20倍音速。而其EKV戰(zhàn)斗部也不斷改進,目前已經升級到CE-2版本。
曾攔截過中遠程導彈
那在攔截這枚洲際彈道導彈靶標之前,美國的地基防御系統(tǒng)都攔截的是什么呢?主要是兩種靶彈:一種是戰(zhàn)略靶彈系統(tǒng)(STARS),這種靶彈是在“北極星A3”潛射彈道導彈的基礎上研制而成,由三級固體發(fā)動機構成,采用了“北極星A3”的第一、二級,第三級則采用Orbus-1發(fā)動機。該靶彈直徑1.37米,長11.5米,發(fā)射重量16.7噸,最大射程3000公里左右。第二種是LV-2靶彈。2010年2月1日,美國開始使用“靈活靶標家族”計劃中的新型LV-2靶彈。這種靶彈采用潛射的“三叉戟C4”潛射彈道導彈的第一、二級火箭和彈頭艙,具有誘餌釋放功能,射程為3000公里-5500公里,可模擬伊朗射向美國的遠程彈道導彈。到2014年的攔截試驗,GBI攔截彈首次成功攔截這種靶彈。LV-2是一種典型的模擬遠程彈道導彈的靶彈,但遠程彈道導彈的英文縮寫為IRBM,容易誤譯為是中程彈道導彈,所以有報道認為美國之前攔截的靶標都是“中程彈道導彈”,但實際并非如此。
需要指出的是,在綜合飛行試驗階段,GBI曾攔截過洲際彈道導彈改裝的靶彈。2010年7月14日的試驗中,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fā)射的TLV靶彈是基于“民兵-2”洲際彈道導彈改裝而成,該彈可以將一個400公斤的彈頭打到4000公里(縮短后的射程)外。
中國導彈技術專家、量子防務首席科學家楊承軍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的這一戰(zhàn)略武器的成功試驗對其他大國的撒手锏武器也將帶來很大威脅。
楊承軍強調稱,美軍的反導系統(tǒng)在戰(zhàn)略決策、指揮環(huán)節(jié)、戰(zhàn)術運用和技術層面并非無懈可擊。美國的綜合國力和軍力很強大,但它也是強中有弱,以我之強攻你之弱,可以達到一種制衡作用。同時,楊承軍表示,這次攔截成功并不意味著戰(zhàn)時就可以成功攔住對手的導彈。因為美軍雖然沒有告知攔截部隊靶彈發(fā)射時間,但公布了發(fā)射時間段,以及靶彈會從哪個基地發(fā)射,這就意味著攔截部隊的攔截彈可以長時間處于待發(fā)狀態(tài),這種情況下的成功攔截和戰(zhàn)時還不能相提并論。
編輯:秦云
關鍵詞:美國 攔截洲際導彈 非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