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嘈嘈切切天作幕 吹拉彈唱地為臺
馬街書會,七百年不散的約會
剛下過一場雪,周邊村莊的麥苗都藏在雪被下酣睡,河南省寶豐縣馬街村數百畝的麥田卻迎來越來越多的腳印,積雪很快化成了泥水,嘈嘈切切的弦梆陸續(xù)響起來了。
從元朝起,每年正月十三,全國各地的說書藝人便負鼓攜琴到馬街村說唱。天穹作幕,麥田為臺,趕會聽書的群眾也從幾千人到數十萬,這場吹拉彈唱的民間狂歡已持續(xù)了700多年。
“下點雪不要緊,既來了,不唱遺憾呀!”正月十二那天,雪下得很緊,61歲的李冬梅把外套一脫,只穿著紅底繡花的毛呢裙子,站在麥田里的演出車上動情地唱上一段河南墜子。當時天特別冷,大部分藝人都在屋里練習,等著第二天的正日子。
李冬梅十幾歲就學戲,唱了快50年了,幾乎年年都參加馬街書會,還曾技壓群雄奪得2015年書會狀元。當年的場景她歷歷在目,風刮得身上臉上全是土,眉眼都瞅不清了,幾乎張不開嘴,她硬是獻上一段精彩的《楊家將》。
書會狀元的評選標準非??量?。熟練演唱1至2部長篇大書是起碼條件,藝人還必須能連續(xù)演唱5場曲藝節(jié)目,每天一場,節(jié)目不允許重復,總時長10小時。除了專業(yè)功底好,身體素質也要過硬。
去年,參加馬街書會的曲藝藝人有886名,戲劇、雜技等民間表演類藝人638人,此前還有過1000多名藝人趕會的記錄,囊括鳳陽花鼓、漁鼓道情、三弦書等數十個曲種,從中脫穎而出并非易事。
“馬街書會是藝人的娘家,平時各忙各的,難得一次相聚,我提前幾天就來了。”對李冬梅來說,當過書會狀元固然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但在書會與同行切磋交流才是她如此迫切的原因。不久前,新鄭市有人請她去唱7天的大戲,由于與書會時間沖突,她忍痛拒絕了。
馬街原名馬渡店,歷史上是“商賈云集、物產集散”的繁盛之地。元朝延祐年間,馬街書會拉開了延續(xù)至今的大幕,它的表演形式粗獷質樸,具有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魅力和濃厚的漢文化底蘊,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
對馬街當地的群眾而言,書會開始時才是真正的過年。而在李冬梅這樣的民間藝人眼里,馬街是一年一度的召喚,是走街串巷演出時的后盾,更是新朋老友的盛大聚會。即使曲藝的受眾慢慢衰減,藝人昔日的風光不再,他們仍愿意到馬街赴這場700多年不散的約。
“俺年年都來,有人請就唱,沒人請回家干活唄,反正得來看看,說說話兒?!?8歲的鄭金平是河南郟縣人,從16歲學唱就到馬街書會。從一天兩元的時代唱到一天幾十甚至幾百元,到現在請唱戲的少了,他幾乎成了全職農民,仍然每年都參加書會。
在自發(fā)接待藝人吃住的張滿堂老人家里,高低床塞滿房間。到了晚上,麥田里的鑼鼓喧天、琴聲悠揚都靜下來了,藝人們坐在被窩里談技藝、話家常,這是一年中難得的閑適溫情的時光。
“慢慢都不興唱戲了,掙不住錢,年輕人誰還來學了?”鄭金平說,自己唱了50多年了,能唱動的時候還是想多唱唱,不能讓傳承多年的馬街書會冷清了。
(據新華社鄭州2月9日電 記者雙瑞)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馬街書會 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