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社會觀察
讓童工回到學校,不只是讓他們上得起學,而是其上學所付出的成本,將來有可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常熟童工事件被披露后,引發(fā)了輿論的高度關注和一致譴責。
人們很自然地認為這些童工是因為家里貧困上不起學,被中介賣給黑心老板??墒?,臥底的拍客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外出打工,并非因為家里貧困上不起學,而是覺得讀書無用,“出來打工既能賺錢,又可以被村里的同齡人‘羨慕’,盡管很累,但出來也不想回去了”。
這一解釋超出了很多人的固定思維,人們往往盡可能悲慘的去想像這些孩子的際遇。然而,這些孩子并非因為窮才走上這條路。他們有銀行卡、有手機,甚至有電腦,穿著也不差。他們的家庭只靠種地一年也能有上萬的收入,更何況現(xiàn)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上學花費很少,讀書根本不是問題。
問題是,他們不想讀,認為讀書無用,當?shù)匾恍┥狭舜髮W卻沒有找到好工作的個案,也加深了這一認知。臥底的拍客還提到,在這些童工的家鄉(xiāng),初一有500名學生,到了初三只剩300人??梢韵胍?,進入高中階段,會有更多的孩子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而輟學,并去發(fā)達地區(qū)打工。
可以說,童工問題只是“讀書無用論”在這些偏遠山區(qū)功利而又殘酷的選擇的結果。我們固然要譴責中介、工廠的黑心,政府的監(jiān)管無力,也哀其父母的無知。但更要看到,這種選擇不是極度貧困的結果,而是改變相對貧困而采取的一種短視卻又無奈的行為。
即這些孩子的父母或其本人并非貧困到必須通過打工才能生活,而是他們顯然不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在教育資源不均衡,社會資源分配不公、階層日益固化的趨勢下,他們深知有背影拼不過有背景,有身份證的拼不過有身份的。
“讀書無用論”的前提,是將讀書與找工作賺錢聯(lián)系起來,將讀書進行投資——收益分析,這并沒什么錯。換位思考,一個貧困家庭供一個孩子讀大學,當然希望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如果“畢業(yè)即失業(yè)”,就是投資不能產生預期收益,這對投資行為是一種負激勵,我們完全能理解貧寒家庭對這種失敗的“難以承受之重”。
所以,讓童工回到學校,如今而言,不只是讓他們上得起學,而是其上學所付出的成本,將來有可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如果“寒門難出貴子”,就會打擊他們讀書的積極性,如此,“常熟童工”只會越來越多。因而,增加社會公平,是阻斷社會底層向更低的層級下滑的重要托力。
有研究表明,接受更多教育,積累更多人力資本的人,總體上要比接受更少教育的人獲得更多收入。對于底層社會的孩子來說,讀書、高考仍然是改變命運的不二法門。而且,讀書并不只是單純的物質上的投資收益,還有更寬泛的價值和意義。一個社會不應該消耗、抹殺掉讀書的希望,一些貧困地區(qū)急于改變命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我們的宣傳不應該缺失,更不應該誤導。
□廖保平(媒體人)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