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終結電信詐騙,別再以生命為代價
在最燦爛的年紀,卻吞下社會幽暗角落孳生的惡果,這不只是徐玉玉的悲情,更是社會的悲劇。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有些時候,比悲劇更悲的是,美好的東西總被毀滅,毀滅的路數(shù)又總在重復。
據(jù)報道,家境貧寒的山東臨沂18歲女孩徐玉玉,今年高考被南京郵電大學錄取。但就在報到日將近之際,8月19日,她接到一通號稱要給她發(fā)助學金的電話,她信以為真,結果被騙走9900元學費。當天傍晚與父報警返家時她傷心欲絕、突然昏厥,搶救兩天后心臟驟停離世。此事引發(fā)了教育部、山東警方等方面的關注。同日臨沂另一名女生也遭電話詐騙,家里湊的6800元學費被騙光。
有些慘劇,總能以其難描的荒誕與悲愴,將公眾引入“物傷其類”的涕淚之谷中。雖然對人們來說,親歷的、耳聞的電話詐騙不少,引發(fā)的損失慘重景象亦不少見,可當電話詐騙跟一個花季少女的含悲而逝有著因果關聯(lián)時,公眾發(fā)軔于惻隱本能的惋惜之情,也由此噴涌而出。
美國哲學家喬治·桑塔亞納說,對于每個個體的命運而言,一切冤屈都是深刻的、清晰的、絕對的。特別是對于寒窗苦讀十余年、背負著改變命運期許的徐玉玉,被騙走近萬元學費的痛,是徹骨的、摧殘式的,很難用“塞翁失馬”之類的治愈系生活哲學輕易撫平。
苛責被詐騙擊垮的徐玉玉“心態(tài)不好”“閱歷不深”,是殘忍的:一個公共安全有保障的社會,不會讓公民用學防身術的方式抵御自危感;一個善治秩序健全的公共空間,也不會逼著人們將防詐騙指南熟記于心,不該讓“人善被人騙”的惡規(guī)則通行。
更別說,徐玉玉命殞詐騙,有著根植現(xiàn)實的發(fā)生邏輯:剛成年、涉世尚淺的準大學生,來錢不易,三觀也處在“紙上得來”的階段。他們不懂騙子“精準詐騙”的套路,一次血洗式詐騙,足以令其精神支點坍塌;何況徐玉玉家境捉襟見肘,被騙近萬元帶有某種末世之災意味。對壓力末端承受者的她來說,這是一場不亞于“天塌下來了”的深重劫難,重到可以讓她喘不過氣,所以死前她還發(fā)出令人心碎的感慨:“咱家都這樣了,為什么還有人來騙我!”
在最燦爛的年紀,未被這世界溫柔以待,卻吞下這個社會的幽暗角落孳生的惡果,絕望地含恨而去,這不只是屬于徐玉玉的悲情,更是整個社會的悲劇。本質上,以死承受了這昂貴“教訓”的徐玉玉,是在以個體生命為電信詐騙埋單。
徐玉玉死亡鏈上,罪魁禍首當然是電信詐騙,但另一端還站著助學金信息的泄露者。若非信息被泄露,詐騙電話也難定向制導。至于電信詐騙,早已讓公眾陷入言說疲勞,對其溯源,就在于通信運營商監(jiān)管疲軟:盡管目前國內有虛擬運營商行業(yè)首個“警企合作反通信網(wǎng)絡詐騙合作機制”,可現(xiàn)實是,170/171號段仍打不死,實體運營商將號段租給虛擬運營商后,也未充分盡到“清理門戶”的義務。
電信詐騙讓人吐槽無力,但徐玉玉事件如今已集聚起公眾對電信網(wǎng)絡詐騙的憤怒,這應該是個節(jié)點。徐玉玉遭詐騙離世,就是魏則西式的人間慘劇:魏則西在被虛假醫(yī)療廣告騙了后曾感慨“人性最大的惡”,而徐玉玉也對這種惡,體味尤深。前者最終推動了制度層面亡羊補牢,如競價排名監(jiān)管制度化,徐玉玉之死又是否會激起類似的治理機制變革漣漪,也該有個肯定的答案。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徐玉玉 學費 被騙 離世 電信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