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洪災當前,不要輕言百姓“冷漠”
最近,一篇題為《一個抗洪干部的哀嘆:我們水中干,百姓看翻船》的文章在網(wǎng)上熱傳,據(jù)稱作者是湖北省應城市民政局一位參加了防汛工作的干部。文章稱,當黨員干部和抗洪官兵日夜巡堤看水、背土筑壩,忍受日曬水蒸、蚊叮蟲咬的時候,一些村民卻忙著去電魚抓魚,或是寧可坐等水淹也不肯為保衛(wèi)家鄉(xiāng)出力。
這篇文章被很多微信公號轉載后都獲得了10萬+的閱讀量,也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熱烈討論。不知道作者寫的那些村民袖手旁觀的故事,是確實在防汛抗洪現(xiàn)場所見,還是道聽途說,即使文章所講的案例是真實的,應該也不是普遍現(xiàn)象。我此前在湖北防汛搶險一線待過一段時間,看到的情況并非像網(wǎng)上傳的那樣。
今年長江中游汛情嚴峻,湖北很多江河湖庫都已超過警戒水位,百姓生命財產(chǎn)安全懸于一線。在轉移疏散群眾、保衛(wèi)百姓家園財產(chǎn)方面,廣大黨員干部和防洪官兵確實發(fā)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值得我們點贊。不過,我在咸安、赤壁、嘉魚等地采訪時看到,當?shù)匕傩赵诜姥磽岆U時并沒有閑著,在大堤上巡視、堵缺口、加固子堤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當?shù)剞r(nóng)民。
說幾件我親歷的小事吧:7月初,湖北斧頭湖告急,在嘉魚縣和武漢江夏區(qū)交界的湖段,很多群眾正在緊張地參與搶險工作。我在大堤上采訪時遇到了一個叫金大慶的年輕人,他原本在深圳打工,但接到80多歲的母親的電話后,星夜趕回老家參加抗洪。他對我說:“村里的男人都上了堤,我能不回來出把力嗎?”
在嘉魚縣西涼湖圍堤附近,我看到三畈村支書劉小毛帶領幾十名黨員群眾,在水中搶險加固。40多個木樁打下去,1000多個沙包壘上去,險情基本得到控制。我問這些村民參加搶險有沒有工錢,他們說,保護自家田地還要什么工錢。村支書劉小毛告訴我,每個村都領了任務,守堤的百姓都沒有工錢,也沒人計較。
7月7日凌晨,斧頭湖咸安區(qū)泉湖村湖堤,突然出現(xiàn)塌方險情,幾十名泉湖村村民火速趕到現(xiàn)場,附近張公廟村的村民也趕來幫忙。湖水渾濁,險情不斷,村民鄢蒼松憋了一口氣扎進水里,握著木樁插進湖底淤泥中,用以固定堤岸。他在水中一泡就是幾個小時,直到險情基本被控制住。我蹲在水邊問水里的鄢蒼松:“你頂?shù)米?”他抹了一把臉上的泥水說:“水都快淹到家里來了,必須頂住!”
檢索新華社關于防汛搶險的報道,也有很多百姓與抗洪官兵一起熬夜搶險、一起吃苦的故事。當洪水淹到自家門口,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懸于一線,這個時候誰能無動于衷?誰還會跟抗洪官兵說“不給錢就不讓砍樹”?網(wǎng)絡上的一些傳聞雖然讓人印象深刻,無論從邏輯還是從人性的角度來判斷,恐怕都很難說得通,即使有個別極端情況,應該也不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如果是根據(jù)一些傳聞,就以偏概全地批評災區(qū)百姓冷漠,實在不應該。
不過另一個現(xiàn)象倒值得關注。據(jù)我在防汛一線的觀察,如今抗洪搶險隊伍中的群眾力量確實比過去薄弱了很多。在大堤上參與防汛工作的,主要是50歲、60歲甚至年齡更大的村民,其中還有不少中老年婦女。比如,在斧頭湖黃沙灣段,我就遇到71歲的杜楚兵老人在鏟土裝袋、壘筑子堤、打木樁子;在斧頭湖咸安區(qū)泉湖村湖堤,村民黨員余學敏帶著一家6口上堤,他50多歲的妻子也扛著木樁在泥濘的大堤往返。
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抗洪搶險工作時強調(diào),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fā)揮堅強領導作用,各級干部要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廣大共產(chǎn)黨員要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同重大自然災害的斗爭中經(jīng)受住考驗。在各地的搶險工作中,很多領導干部都枕戈待旦,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對此,百姓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即使有個別村民行為失當、言語不妥,領導干部也要多包容,畢竟那不是主流。
看問題要看主流,這樣才能對全局有客觀、理性的判斷。我在防汛抗洪一線看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看到了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但總體來看,災區(qū)百姓是淳樸善良的,他們在防汛抗洪工作中積極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對領導干部、抗洪官兵的付出心懷感激。如今,洪災的壓力依然不小,仍需要災區(qū)群眾與領導干部、抗洪官兵一起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希望彼此多一些理解,也希望輿論場少一些雜音。(李思輝)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洪災 百姓 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