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財政部官員劉尚希:五年內很難實現(xiàn)全部稅收法定
劉尚希:凝聚財稅改革共識
杜濤
一年多的財稅改革走到了哪一步?財稅改革如何按照既定步驟向前推進?經濟觀察報為此專訪了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
經濟觀察報:此輪財稅改革相對于1994年分稅制的改革,難度何在?有哪些異同?
劉尚希:首先是大背景不一樣。比如所處的階段不同,1994年分稅制時進行的財稅改革,是市場經濟剛剛開始建立的階段,現(xiàn)在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8000美元,市場經濟已經處于一個相當?shù)乃健?/p>
其次是目標不同。1994年的財稅改革作為經濟改革的一部分,服從于經濟改革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此輪財稅改革則服從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總目標不一樣,財稅改革的自身目標也不一樣。過去是建立公共財政體系,在市場化改革中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F(xiàn)在是治理改革,建立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相匹配的現(xiàn)代財政制度,需要重塑國家的治理結構,不僅僅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包括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經濟觀察報:為什么兩次財稅改革,都把財稅改革作為突破口?
劉尚希:上一輪財稅改革是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國家與企業(yè)的分配關系要改。此前財政雖然從統(tǒng)籌統(tǒng)支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通過“撥改貸”放權給國營企業(yè)。但在分配上,企業(yè)賺的錢還是要給財政,再由財政撥付給企業(yè),如此則國營企業(yè)成不了市場主體。
這一輪財稅改革,是國家治理改革,目的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以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一直在改,需要進一步推進,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也要處理好,主要是教育、醫(yī)療、社保所面臨的風險在政府、企業(yè)、個人家庭之間如何均衡分擔的問題。財政支出中社會支出占比越來越高,一方面顯示出政府在民生方面擔當更多的責任,另一方面也帶來剛性支出的問題,反過來影響財政。
分稅制雖然解決了一部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但對政府事權的劃分沒作多少考慮,主要是財權方面。在新的條件下又出現(xiàn)了新問題,這些問題是分稅制并不完全能適應和解決的,因此也是此輪財稅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營改增后中央與地方收入怎么劃分,財權怎么劃分,事權怎么劃分,如何根據(jù)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目標進行調整等。
經濟觀察報:財稅改革推行到現(xiàn)在,尚有哪些困難和壓力難以得到突破?
劉尚希:財稅改革的整體部署是三大任務:預算、稅制,中央與地方財政體制改革。三項改革是一步一步來的。先改的是預算,緊跟著是稅制,再進一步是財政體制的改革。從進程來看是按照原有的部署在推進,順序與原來吻合,但是改革的具體進程出現(xiàn)了一系列不確定性的影響,改革的步伐出現(xiàn)了調整。比如原來打算改的,因為某些原因放緩,如營改增改革、清理稅收優(yōu)惠就明顯放緩。
此外還有財稅立法的時間表,原來打算2020年全部稅收法定,現(xiàn)在看來很難做到了。因為立法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要重塑一個稅收制度,需要重新考慮各個方面的關系。什么樣的稅法,反映了什么樣的國家治國理念,也反映了什么樣的利益關系處理方式,最終也反映出什么樣的利益訴求。在這么短時間完成18個稅種的立法,確實很難。
因此,實施稅收法定原則不能簡單化,更不能想當然,也不是專家學者關起門來的事情。大家要形成共識,稅法才能真正有效實施。
經濟觀察報:改革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是什么?
劉尚希:具體到改革來說,改革過程本來就是要面臨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要有面對各種不確定性的準備,以防止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和危機。
不確定性無法被消滅,但改革需要凝聚共識?,F(xiàn)在對財稅改革有些微詞和看法,主要是針對改革的方法論問題。改革本身是不需要討論的,但怎么改革,以什么路徑進行,就需要一個方法論,方法論包含了大家的認識,也就是共識。現(xiàn)在遇到的問題有些是對改革認識不深,有些則是涉及到利益。這就需要決斷,需要壯士斷腕的氣概,如果改革力度不夠,利益方阻礙的問題難以得到解決。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財政部 稅收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