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豈能讓“上帝”躺輪椅進銀行?
89歲的癱瘓老人黃老太多年來第一次下床外出了,而這一次,家屬還把她綁在了輪椅上,這樣做不是為了別的,只是為了親自去農(nóng)業(yè)銀行補錄自己的高齡補貼發(fā)放卡資料。銀行方面對此解釋稱,上門服務針對的只是意識清晰能夠正常了解的特殊儲戶,意識不清上門時無法簽訂委托書。(2月24日《華商報》)
一名89歲高齡的癱瘓老人,被家人綁在輪椅上,推進了銀行,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這家銀行改成了醫(yī)院。殊不知,重病老人是到銀行辦理業(yè)務來了——其欲領高齡補貼,因銀行系統(tǒng)升級,需補錄資料,必須本人親自辦理。據(jù)說,這是銀行的一項硬性規(guī)定。問題是,僅為了補錄資料,讓重病老人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到銀行,銀行也顯得太冷漠太沒人性了吧?
從表面上看,銀行的這個規(guī)定非但沒有問題,反而充滿了維護客戶利益、保障個人資金安全的善意。問題是,規(guī)定是“死”的,服務卻是“活”;規(guī)定不可以更改,但銀行的服務方式卻可以轉變。面對患病臥床不起或行動不便的客戶,銀行完全可以選擇上門服務。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面對老人家屬提出上門服務的請求,銀行以老人意識不清、銀行人手不夠等為由,斷然拒絕了。
銀行都熱衷于稱客戶是“上帝”,但有誰見過被綁在輪椅上進銀行的“上帝”?可見,在某些銀行面前,“上帝”也失去了被尊重的權利,甚至失去了人格和生命尊嚴?;蛘哒f,銀行稱客戶為“上帝”,是有條件的,來銀行存款的客戶才是“上帝”,到銀行取錢的客戶則成了“仆人”。試想,如果這位重病老人,不是為領高齡補貼需補錄資料,而是有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資金欲存入這家銀行,想必銀行工作人員會心急火燎地上門“服務”的。可見,與其說銀行太冷漠太沒人性,不如說銀行在經(jīng)營理念上出現(xiàn)了“殘疾”癥狀:逐利時“腿長”,服務時“腿短”。
相對銀行的壟斷地位而言,客戶處在弱勢一方,不能與銀行平等對話,這也是一些銀行出現(xiàn)“殘疾”癥狀的根源所在。因此,我們需要的不是銀行言不由衷地稱客戶“上帝”,而是發(fā)自內心地對客戶的敬畏和尊重,真正視顧客為上帝,并竭力維護他們的利益。這就要求銀行首先應徹底轉換經(jīng)營觀念,根除一些霸王條款,治愈逐利“腿長”、服務“腿短”的頑疾,與顧客平等互利。比如,針對臥床病人、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等特殊客戶,提供上門服務,應成為銀行的一種工作常態(tài)。(汪昌蓮)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癱瘓老人領高齡補貼 銀行上門服務 89歲癱瘓老人去銀行